《庄子》“三言”,就是指()
《庄子》“三言”,就是指寓言、重言、卮言。
寓言 “寓言”即寄寓之言。
《庄子·寓言》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意思是寓言占了十分之九,是借助外人来论说事理 。
庄子通过虚构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观点。
比如“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高超的解牛技艺,实则是用来阐述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处世的道理;“螳臂当车”则讽刺了那些不自量力的行为 。
这些寓言故事想象奇幻、情节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具体可感,易于理解和接受。
重言 “重言”即借重名人的话。
《庄子·寓言》提到“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 。
这里的“重言”并非简单引用名人名言,而是假托古代的圣贤、长者或名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庄子往往会根据表达需要对这些人物言论进行加工改造。
例如,书中多次借孔子、老子等人之口来阐述道家思想。
通过这种方式,借助权威人物的影响力增强观点的说服力,同时也巧妙地避开了直接论述可能带来的争议。
卮言 “卮言”意为自然随意之言。
《庄子·寓言》称“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
卮是一种酒器,满则倾,空则仰,象征着言论的无拘无束、自然而然。
卮言不受固定的规则和框架限制,随物而变、随境而发,体现了庄子顺应自然、不拘泥于成规的思想态度。
它看似零散、无序,实则蕴含着庄子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洞察,是庄子自由精神在语言表达上的体现。
- 上一篇:DEC是什么指令?
- 下一篇:无灾无难到公卿(水浒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