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序良俗,名词解释定义是?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和一般道德 。
它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法律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公共秩序:强调的是社会的一般利益和正常运转秩序,包括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生活秩序等各个方面。
例如,扰乱金融秩序、妨碍交通秩序等行为就违背了公共秩序。
它旨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全以及整体的运行规则,保障社会成员能够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善良风俗:侧重于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和良好风尚。
它包含了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被广泛认可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像违背家庭伦理、伤害民族感情、违反基本人伦道德等行为都不符合善良风俗。
比如,以违法或违背道德的方式订立遗嘱,将财产给予破坏他人家庭的第三者,这种行为就因违背善良风俗而可能被认定无效。
公序良俗原则赋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当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公序良俗来判断民事行为是否有效,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填补法律漏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
- 上一篇:野狐参禅什么意思?野狐参禅怎么读?
- 下一篇:什么是受精,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