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楚辞”,名词解释定义是?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以下为其名词解释: “楚辞”是指以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为代表所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的名称 。
作为诗体,“楚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其句式较为灵活,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格局,篇幅也相对较长,更便于抒情和铺陈。
作为诗歌总集,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定名为《楚辞》。
该总集中收录的作品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这些作品充满了奇幻瑰丽的想象、深沉真挚的情感,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与“诗经体”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