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动稳定器?试简要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机制。
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税收的自动变化 经济繁荣阶段:国民收入增加,个人和企业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在累进税制下,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也就越高。
因此,税收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自动增加,而且税收增长幅度会超过收入增长幅度。
这就好比给经济增长踩了刹车,抑制总需求的过度扩张,从而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加剧。
例如,当企业利润大幅上升时,企业所得税缴纳金额会显著提高;个人工资收入增加,个人所得税缴纳比例和金额也会相应提高。
经济衰退阶段:国民收入下降,个人和企业收入减少。
此时,税收会自动减少,并且税收下降幅度大于收入下降幅度。
这相当于给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增加居民和企业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和投资,进而缓解经济衰退程度。
比如企业亏损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会减少甚至无需缴纳;个人收入降低到一定程度,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会大幅减少。
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经济繁荣阶段:失业率下降,人们的收入普遍增加,符合领取政府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金、贫困家庭补助等)条件的人数减少,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自动减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的过度膨胀,避免经济过热。
例如,随着就业形势好转,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明显下降,政府在这方面的支出相应减少。
经济衰退阶段:失业率上升,大量人员失业,收入水平降低,符合领取转移支付条件的人数增多,政府必须增加转移支付支出,如发放更多的失业救济金、增加对困难群体的补贴等。
这些资金进入居民手中,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维持了一定的消费能力,从而减缓经济衰退的速度。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经济繁荣阶段: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相对稳定,农产品价格可能因供给增加等因素面临下跌压力。
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使农产品价格不至于过低,保证农民收入稳定,避免农民因收入大幅下降而减少消费,进而稳定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和消费市场。
例如,当粮食丰收导致价格下跌时,政府以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收购粮食,防止粮价过度下跌损害农民利益。
经济衰退阶段:农产品需求可能因整体经济形势下滑而减少,但政府通过维持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收入,使得农民在经济不景气时仍有一定的购买力,对稳定农村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稳定的农产品价格也有助于稳定物价水平,避免因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 上一篇:什么是旧唯物主义,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请翻译“EMSS”,并进行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