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诗词背景介绍
《七律·长征》创作于1935年10月,其诞生有着深刻而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 战略转移开启长征: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
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保存革命力量,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实行了一次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长征途中历经艰难:在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无数艰难险阻。
他们跨越了千山万水,其中有逶迤的五岭山脉,这是南方的重要山脉群,山峦起伏,道路崎岖;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地势险要,行军困难重重。
红军还巧渡金沙江,当时敌军重兵把守,红军凭借着机智和果敢,成功渡过这条天险,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河水湍急,两岸悬崖峭壁,红军勇士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强渡;飞夺泸定桥,泸定桥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桥下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红军战士们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 。
此外,红军还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翻过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岷山等雪山,走过荒无人烟、充满危险的草地。
胜利会师曙光初现:1935年9月,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越过岷山。
10月,抵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至此,中央红军长征结束,这一伟大壮举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毛泽东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七律·长征》这首诗,生动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上一篇:心有灵犀词语游戏题目
- 下一篇:漩涡鸣人用日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