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的讲究
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也称为“鬼节”,不同地区围绕这一天有着丰富多样的讲究,主要体现在祭祀祖先、普渡亡魂和饮食习俗等方面: 祭祀祖先 上坟扫墓:人们会前往祖坟所在地,清扫墓地周围的杂草,为坟墓添土,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意。
同时,在墓前摆放酒食、水果、鲜花等祭品,点燃香烛,烧纸钱,有些地方还会举行简单的祭拜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
家中祭祀:在家中设立供桌,摆上祖先的牌位或遗像,放上丰盛的祭品。
全家老小依次向祖先牌位行礼叩拜,告知祖先节日已至,希望他们能够享用祭品。
这种方式让无法前往墓地的人也能表达对祖先的思念。
普渡亡魂 放河灯:夜幕降临时,人们将五彩斑斓的河灯放入江河湖海之中。
河灯一般用彩色纸糊成小碗形状,中间放置蜡烛或小油灯。
传说河灯可以为那些在阴间受苦的亡魂照亮前行的路,引领它们往生转世,同时也寄托了生者对逝者的祝福。
做水陆道场:一些寺庙会举办大型的水陆法会,诵经超度,普度十方孤魂野鬼。
法会期间,僧众们通过诵经、礼佛等仪式,祈求消除众生的苦难,帮助亡灵早日脱离苦海。
信众们也会前往寺庙参与法会,为逝去的亲人祈福。
饮食习俗 吃鸭:不少地方有在七月十五吃鸭的习俗。
因为鸭在水中游,能渡河而过,在民间观念里可以带着人们的思念和祭品渡过阴阳河,送达祖先手中。
做法多样,如烤鸭、红烧鸭、啤酒鸭等。
吃扁食:部分地区把饺子称作扁食,这天包扁食寓意送“元宝”给祖先,让祖先在阴间生活富足。
人们将各种馅料包进面皮,形状各异,饱含对祖先的感恩与祈福。
吃花馍: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制作花馍。
花馍造型丰富,有各种动物、花卉图案,既好看又美味。
做好的花馍一部分用于供奉祖先,一部分家人食用,分享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