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我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
译文
贾逵五岁的时候,就聪明过人。他的姐姐是韩瑶的妻子,嫁给韩瑶后没有孩子,便回娘家居住,她也以贞节和聪明被人称道。听到邻居家有人读书,她每天早晚都抱着贾逵隔着篱笆墙来听。贾逵安静地听着不说话,姐姐对此感到很高兴。
到贾逵十岁时,他就能默默地背诵《六经》了 。姐姐问贾逵说:“咱们家贫穷,从来没有教书先生进咱们家门,你怎么知道天下有《三坟》《五典》这些古书而又能背诵得一句不漏呢?”贾逵回答说:“回忆过去姐姐抱我在篱笆间,听邻居家里读书,现在全都能记住,一个字也不会遗漏。”
于是他就剥下院子里桑树的皮当作竹简来写字,有时又把字写在门扇、屏风上,边念边记,一年的工夫,经书的文字便全部通晓了。在他住的街巷里,每当人们看到他刻苦好学的样子,都称赞他是亘古以来也无与伦比的。后来许多学生来向他求教,有的甚至不怕路途遥远,从万里之外赶来,有的背着孩子,在他家附近住下来,贾逵都是亲口教授他们经书。学生们赠送给他的粮食堆满了仓库。有人说:“贾逵的粮食不是靠自己耕种得到的,而是靠他的舌头诵读得疲倦了换来的,这就是世人所说的以舌代耕啊。”
- 上一篇:用开水浇雪比喻轻而易举打一生肖
- 下一篇:聚什么成塔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