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泸定桥的资料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河西街与成武路之间的大渡河上,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重要里程碑,以下是详细资料:
桥梁概况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该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左右两边各有两根铁链作为桥栏,底下并排9根铁链,铺上木板形成桥面。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铁环相扣构成,总重量达21吨。整座桥建筑风格独特,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且保存完好。
战略意义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水流湍急,两岸群山耸立。泸定桥是当时大渡河上唯一的一座桥梁,控制了泸定桥就等于掌握了大渡河上的关键通道。对于长征中的红军而言,渡过大渡河是摆脱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关键,泸定桥成为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关乎革命的生死存亡。
战斗经过
前期形势: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四川,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然而国民党军队销毁船只,并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把红军困在南岸。在此危急时刻,夺取泸定桥成为红军的唯一选择。
急行军:1935年5月27日清晨,红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从安顺场出发向泸定桥奔袭。红4团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沿山路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240里(120公里 )。
激烈战斗:5月29日凌晨6时许,红4团到达泸定桥并占领西桥头。但敌军已把桥上的木板抽掉,只剩十三根铁索,且由重兵把守。5月29日下午4点,总攻开始,2连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织的突击梯队踏索前进,3连跟着后面边冲边铺木板,1连负责打掩护。红军战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勇往直前,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终于夺取了泸定桥。随后,红军主力迅速通过泸定桥,粉碎了国民党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历史影响
泸定桥战役的胜利为红军北上陕北铺平了道路,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成功跳出包围圈,保存了有生力量,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场战役展现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光辉典范,激励着无数后人。如今,泸定桥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红色旅游胜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上一篇:青山依旧笑春风什么意思
- 下一篇:男女之间做羞羞的事的心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