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别
一、定义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500万元)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这类纳税人通常为小型企业和零售业,由于其经营规模较小,纳税规模也相对较小,因此被称为“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包括一个公历年度内的全部应税销售额)超过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纳税人。一般纳税人企业纳税规模较大,是公司或集团企业中常见的纳税人类型。
二、认定标准
小规模纳税人:
年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
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
一般纳税人:
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若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规定标准,但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也可以主动申请为一般纳税人。
提醒:当公司的销售额大于500万元的时候,企业会被强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企业。核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后可随时操作转为一般纳税人,但一般纳税人不可以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三、计税方式
小规模纳税人:
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直接按照销售额×增值税征收率的简易办法来计算增值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简易计税方法的应纳税额指按照销售额和增值税征收率计算的增值税额。
计算公式: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一般纳税人:
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指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一般计税方法的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税率。
提醒:一般纳税人发生的特定应税行为,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同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税方式。但一经选择,36个月内不得变更。
四、适用税率
小规模纳税人:
适用增值税征收率3%、5%。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5%征收率的,不可减按1%,依然按照5%税率来征收。
一般纳税人:
适用增值税税率13%、9%、6%以及0四种。
一些特殊业务可以按简易计税方法,简易计税方法适用征收率3%、5%。
提醒: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较低,但是不能抵扣进项税额。而一般纳税人的税率较高,但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五、发票使用
小规模纳税人:
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或服务等,一般只能自行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特定行业或情形可以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其取得的不动产除外),不符合特定行业或情形需要去税务机关代开专用发票,只能按征收率开具。
一般纳税人:
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或服务等,按基本税率开具。
可以自行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简易计税方法下按征收率开具。
六、总结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定义、认定标准、计税方式、适用税率和发票使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小规模纳税人适合经营规模较小、会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其计税方式简单,但税率较低且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发票使用也相对受限。一般纳税人则适合纳税规模较大的企业,虽然税率较高,但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计税方式更复杂,发票使用也更灵活。企业在选择纳税人类型时,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会计核算能力和税务管理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