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生活百科 > 详情

乡土中国每章内容概括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社会学著作,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以下是各章内容概括:

1. 《乡土本色》

这是全书的总论,开篇点明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靠种地谋生,形成了聚居的村落,人口不流动,社区间孤立隔膜。这种乡土社会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人们熟悉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于彼此的熟悉,礼俗社会特征明显,与现代都市的法理社会形成鲜明对比。

2. 《文字下乡》

探讨文字在乡土社会中的地位。乡土社会里人们面对面交流频繁,声音、表情、动作等辅助语言足以传情达意,文字作为一种间接的交流工具并非必需。而且乡土社会中人们生活空间相对固定、世代经验传承稳定,口头语言完全能够满足日常沟通和文化传递的需求,所以文字下乡面临诸多困难。

3. 《再论文字下乡》

从时间格局角度进一步阐述文字在乡土社会不发达的原因。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节奏缓慢、历史传承性强的社会,人们的记忆和经验通过口口相传就能有效延续。相比之下,文字是为了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阻碍而产生的,但在乡土社会中,这种阻碍并不显著,因此文字的重要性也就大打折扣。

4. 《差序格局》

此章提出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差序格局。与西方社会团体格局不同,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种格局下,社会关系是私人关系的累积,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构建关系网络,亲疏远近根据与自己的距离而定,道德标准也因对象和情境而异。

5.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基于差序格局,论述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体系特点。在差序格局下,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道德依附于私人关系网络。不同的社会关系对应不同的道德准则,如对亲属的“孝悌”、对朋友的“忠信”等,缺乏统一的、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而西方团体格局下的道德观念建立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之上,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界限。

6. 《家族》

剖析中国乡土社会中家族的结构和功能。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是“小家族”,它区别于西方家庭以生育功能为主,具有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功能。家族是一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为了维持其稳定性和延续性,家族中的主轴是父子、婆媳等纵向关系,夫妻关系则被相对弱化。

7. 《男女有别》

阐述乡土社会中男女关系的特点及背后的文化逻辑。乡土社会追求稳定的社会秩序,为避免因男女之间情感激动可能带来的破坏,采取“男女有别”的原则。这一原则强调男女之间的隔离,限制情感交流,注重在行为上按照社会规范行事,从而把两性关系纳入到一种安稳的秩序之中,与现代社会追求的男女平等、情感自由的恋爱观有所不同。

8. 《礼治秩序》

探讨乡土社会的治理方式——礼治。礼治不同于法治,法治依靠外在的权力和法律条文来维持秩序,而礼治是依靠传统的力量,通过人们内心的敬畏和自觉遵守来实现社会秩序。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经验经过长期积累和传承,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人们从小就接受礼的熏陶,主动服膺于礼,从而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9. 《无讼》

进一步说明礼治秩序在司法层面的体现。在乡土社会,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调解而非诉讼来解决纠纷。因为诉讼意味着破坏原有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不符合乡土社会以和为贵、重人情的传统观念。乡村中有威望的长老依据礼俗进行调解,目的是恢复原有的和谐关系,而不是分清是非曲直,这与现代法治社会重视法律程序和权利界定的诉讼模式截然不同。

10. 《无为政治》

分析乡土社会中权力的性质。指出权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横暴权力,基于暴力和强制,用于获取经济利益;另一种是同意权力,基于社会

您可能感兴趣

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社会发展是一个广泛且复杂的过程,涵盖多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经济增长

家庭美德的内容有哪些

家庭美德的内容有哪些

家庭美德的内容涵盖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

怒杀阎婆惜的概括

怒杀阎婆惜的概括

怒杀阎婆惜是《水浒传》中的经典情节,以下为你详细概括:起因:阎婆惜

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50年6月6日至9 日

三国演义的煮酒论英雄主要内容缩写

三国演义的煮酒论英雄主要内容缩写

以下是《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主要内容的缩写:曹操挟天子以

骆驼祥子 第一回概括

骆驼祥子 第一回概括

《骆驼祥子》第一回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祥子初到北京,怀揣着买车梦想

长津湖内容简要概括

长津湖内容简要概括

《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

河北梆子的特点简单概括

河北梆子的特点简单概括

河北梆子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唱腔高亢激昂:其唱腔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

洛川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洛川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洛川会议的内容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

七个有之的内容包括

七个有之的内容包括

"七个有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