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写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初中作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点。
学会运用丰富的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增强作文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使语句通顺、连贯、得体,用词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范文分析、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构思立意、选材组材,提高写作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写作态度。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实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各类作文体裁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如何引导学生挖掘新颖的素材,写出有深度、有个性的作文。
掌握多种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提升作文的文采。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畏难情绪,树立写作信心。
指导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进行合理的论证,使观点具有说服力。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思考能力,让作文富有创意。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几篇优秀的初中作文片段,涵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体裁,让学生快速浏览并思考:这些作文好在哪里?它们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初步感受不同体裁作文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中作文写作。
(二)知识讲解(20 分钟) 记叙文写作 结构:一般采用“总 - 分 - 总”结构。
开头引出事件或人物,中间详细叙述事件的经过或人物的特点,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写作要点:强调要有明确的线索,可以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以及对环境的烘托,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突出中心思想,事件的叙述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让读者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道理。
举例分析:结合一篇典型的记叙文范文,如《难忘的一件事》,具体分析其结构安排、细节描写以及主题表达。
说明文写作 结构:常见的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
总分式包括总 - 分、分 - 总、总 - 分 - 总三种形式;并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递进式则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来安排层次。
写作要点:抓住事物的特征,这是说明文的核心;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使说明对象更加清晰易懂;语言要准确、简洁、平实。
举例分析:选取一篇关于动物介绍的说明文,如《大熊猫》,分析其结构特点、说明方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特色。
议论文写作 结构:一般遵循“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引论提出论点,本论进行论证,结论总结全文,强调论点。
写作要点:论点要明确、正确、新颖;论据要充分、可靠,具有说服力,可以是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论证方法多样,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使论证过程严密、有条理。
举例分析:以《谈诚信》为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框架、论点的提出方式、论据的选择以及论证方法的运用。
(三)小组讨论(15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
给出三个不同的作文题目,分别对应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题目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如何确定文章的主题、结构框架、可能用到的素材以及写作手法等。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课堂练习(15 分钟) 学生从刚才讨论的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写作知识,确定文章的体裁,构思文章的结构,选取合适的素材,并运用一定的描写手法或论证方法。
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选取 3 - 5 篇学生的作文进行展示,可以通过投影仪将作文展示在大屏幕上。
先让作者简要介绍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想要表达的主题。
然后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文章的主题、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六)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初中作文写作知识,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写作要点以及描写手法、论证方法的运用等。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不断练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体裁不限。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初中作文的不同体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仍然对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感到困惑,在语言表达上还存在较多语病。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些薄弱环节的训练,增加范文赏析和写作实践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