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故事案例
点亮心灯的那堂课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个学生,暂且称他为晓峰。
晓峰是个特殊的孩子,刚接手班级时,我就注意到了他。
课堂上,别的同学积极回答问题,思维活跃,而晓峰总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眼神游离,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课后,同学们嬉笑打闹,打成一片,他却独自躲在角落里,不愿与人交流。
作业完成情况更是糟糕,字迹潦草,错误百出,似乎对学习毫无兴趣。
为了改变晓峰的状况,我决定先从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入手。
通过家访,我得知晓峰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晓峰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种孤僻、厌学的性格。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深知要想让晓峰转变,必须先打开他的心门。
于是,我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多给他一些关注,每当他有哪怕一点点进步,都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起初,晓峰对我的表扬并没有太大反应,依旧我行我素。
但我没有放弃,而是更加耐心地引导他。
有一次,学校组织绘画比赛。
我觉得这是一个让晓峰展现自我的好机会,便鼓励他参加。
可晓峰却低着头,小声地说:“老师,我不会画画。
”我微笑着看着他,说:“没关系,大胆去画,重在参与嘛,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在我的鼓励下,晓峰勉强答应了。
接下来的几天,晓峰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准备绘画作品。
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时不时地给他一些指导和建议。
比赛结果出来了,晓峰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
当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宣布这个消息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晓峰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笑容中充满了自信和自豪。
这次绘画比赛的成功,让晓峰开始有了变化。
他在课堂上逐渐变得积极起来,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眼神中也有了光芒。
课后,他也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了。
看到这些改变,我知道晓峰已经慢慢走出了自己的世界。
然而,学习成绩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
晓峰在学习上依然存在很多困难,尤其是数学。
为了帮助他提高数学成绩,我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辅导功课。
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一步一步地引导他。
遇到难题时,我会耐心地讲解,直到他完全理解为止。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问题,晓峰可能需要反复学习很多遍才能掌握,但我始终保持着耐心,不断鼓励他:“晓峰,你已经比之前进步很多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 在我的帮助和晓峰自己的努力下,他的数学成绩逐渐提高。
期末考试时,晓峰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在班级里的排名也上升了不少。
看到成绩单的那一刻,晓峰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走到我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师,谢谢您!如果没有您,我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
” 这件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都有自己的花期。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耐心和爱心去浇灌,用智慧和责任去引导,让每一颗种子都能在合适的时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晓峰的转变,不仅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快乐,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呵护与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