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读书笔记
《在人间》读书笔记 《在人间》是俄国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部作品生动地描绘了19世纪俄国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主人公阿廖沙在这种环境下的成长与挣扎,读罢令人感慨万千。
书中的阿廖沙在十一岁时便因外祖父破产而被迫外出谋生。
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学徒,在轮船上做洗碗工等等。
这些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极大,阿廖沙遭受了无尽的剥削和压迫。
鞋店老板一家对他百般刁难,圣像作坊里的师傅们心胸狭隘且自私自利,轮船上的厨师更是脾气暴躁,随意打骂他。
通过阿廖沙的经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俄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悲惨境遇。
他们每日为了微薄的收入辛苦劳作,却连基本的尊严和权利都无法保障,生活充满了无奈与绝望。
然而,即便身处如此黑暗的环境中,阿廖沙依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读书学习。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从文学名著到科普读物,书籍成为了他在苦难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正是这种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让阿廖沙逐渐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培养了他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他没有被周围恶劣的环境所同化,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正直的心,对不公平的现象敢于反抗。
这种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书中还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有善良淳朴的厨师斯穆雷,他虽然外表粗鲁,但内心善良,十分关心阿廖沙,鼓励他读书识字;还有美丽而不幸的洗衣女工娜塔莉娅,她的遭遇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悲惨地位。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的复杂。
读完《在人间》,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与阿廖沙相比,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条件优越的时代,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无限的发展机会。
然而,我们有时却会因为一些小小的困难和挫折而抱怨、退缩。
阿廖沙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都能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斗呢?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希望,要像阿廖沙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同时,《在人间》也让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让我们意识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关注那些仍然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总之,《在人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更让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我相信,这部经典之作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