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的高中议论文
上善若水,泽被万物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以其至柔之态,润万物无声,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哲理,值得我们深入探寻与思索。
水之善,在于其滋养万物的无私奉献。
世间万物,从广袤大地的参天巨木,到无垠沙漠中的微小绿植,从灵动的飞禽走兽,到万物之灵的人类,无一能离开水的润泽。
它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给予万物,不求回报,默默付出。
春雨如丝,悄然飘落,滋润干涸的土地,唤醒沉睡的种子,催生一片生机勃勃;夏日清泉,潺潺流淌,为酷热中的生命送去清凉慰藉;冬日里,水化作雪花,覆盖大地,为土壤保温,孕育来年的希望。
水的奉献精神,如同那些默默耕耘的科学家,他们穷尽一生,投身科研事业,用智慧和汗水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又似那无数坚守岗位的基层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
水之智,在于其顺势而为的灵动变通。
水遇圆则圆,逢方则方,随物赋形,不拘泥于固定形态。
它不会与坚硬的岩石正面抗衡,而是巧妙地迂回环绕,寻找出路。
在高山峡谷间,它奔腾而下,形成气势磅礴的瀑布;在平原大地上,它蜿蜒曲折,汇聚成江河湖泊。
这种灵动变通的智慧,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不应一味蛮干,而要学会灵活应变。
古有孙膑,面对庞涓的陷害,他没有冲动行事,而是佯装疯癫,巧妙周旋,最终寻得机会,报仇雪恨;今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根据市场需求和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不断创新求变,从而在商海浪潮中站稳脚跟。
懂得顺应时势、灵活变通,方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水之德,在于其与世无争的谦逊包容。
水总是往低处流,处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却从不抱怨。
它容纳百川,无论大小河流,无论清澈浑浊,一概接纳,成就了大海的浩瀚无垠。
这种谦逊包容的品德,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蔺相如对廉颇的挑衅隐忍不发,以国家大义为重,展现出宽广的胸怀,最终将相和,成就一段佳话;唐太宗李世民广纳谏言,包容魏征等直言进谏的大臣,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应如水一般,保持谦逊的姿态,包容他人的不足与过错,以宽容之心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构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水所蕴含的智慧与美德。
急功近利者,一味追求功名利禄,争权夺利,迷失了自我;固执己见者,不懂变通,在困境中苦苦挣扎,难以突破;心胸狭隘者,容不得他人的优点与进步,嫉妒怨恨,最终伤人伤己。
这些行为与水的品质背道而驰,不仅给自己带来痛苦,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水,看似柔弱,实则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诠释着奉献、智慧与包容的真谛。
让我们以水为鉴,学习水的品质,修炼一颗如水般纯净、灵动、包容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像水一样润泽万物,顺势而为,谦逊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