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作品如同一幅生动而又沉重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了主人公阿廖沙苦难却又充满希望的童年生活,让我感触颇深。
书中的阿廖沙生活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环境中。
他的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还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两个舅舅自私自利、粗野庸俗,为了争夺财产,整日争吵斗殴,甚至不惜伤害亲人。
在这样黑暗的家庭里,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丑恶与苦难。
然而,即便生活如此艰辛,阿廖沙依然保持着一颗善良、勇敢的心,努力在这无尽的黑暗中寻找光明。
外祖母无疑是阿廖沙童年世界里最温暖的一束光。
她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阿廖沙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
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动听的故事,那些充满奇幻色彩和人生哲理的故事,不仅丰富了阿廖沙的精神世界,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善良和正义的种子。
外祖母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感染着阿廖沙,也让我为之动容。
正是外祖母的爱,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前行的道路,给予他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
除了外祖母,书中还有许多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茨冈,那个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的小伙子,总是在阿廖沙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他的存在让阿廖沙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
还有格里戈里师傅,尽管他双目失明,生活困苦,但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尊严和善良,默默地承受着命运的不公。
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用他们的言行诠释了人性的美好,让阿廖沙在苦难中看到了希望,也让我明白了,即使生活充满了阴霾,人性的光辉依然能够穿透黑暗,熠熠生辉。
读完《童年》,我不禁为阿廖沙的悲惨遭遇感到痛心疾首,同时也为他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
与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多么幸福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富足的时代,拥有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怀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没有经历过那些残酷的折磨和痛苦。
然而,我们有时却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总是抱怨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和不如意。
阿廖沙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都能坚强地成长,追求知识,向往美好的未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斗呢? 《童年》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到了19世纪俄罗斯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与伟大。
它教会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保持一颗善良、乐观的心。
同时,它也让我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心中有希望,有信念,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接美好的明天。
这部作品不愧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