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七十年征文3000字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七十年前,中华民族经过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缅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对于我们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烽火岁月:日本侵华的残暴与中华民族的苦难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这是日本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此后,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他们沿着平汉、津浦、京沪等铁路线长驱直入,所到之处,城市被轰炸成废墟,乡村惨遭洗劫。
南京大屠杀更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残暴的一页。
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城内展开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超过三十万无辜平民及战俘被杀害,无数妇女遭到强奸,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本性和残暴行径。
除了大规模的屠杀,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实施了细菌战、毒气战等灭绝人性的战争手段。
臭名昭著的 731 部队,在中国东北建立了细菌武器研究基地,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研制细菌武器,并在多个地区进行细菌战实战应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超过三千五百万,直接经济损失达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鲜活生命的消逝,是中华民族遭受的沉重苦难。
二、同仇敌忾:全民族抗战的壮丽史诗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而是团结一心,奋起抵抗。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纷纷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全民族抗战之歌。
在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其中,淞沪会战持续三个月,毙伤日军四万余人,打破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力量,灵活运用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人心;百团大战更是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
此外,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战斗十四年,为保卫祖国东北领土作出了巨大牺牲。
除了正规军的英勇作战,广大民众也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抗战中来。
工人阶级开展罢工斗争,破坏日军的生产运输;农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为部队提供物资支援;知识分子通过文化宣传,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海外侨胞心系祖国,积极捐款捐物,为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
在这场全民族抗战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
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毅然跳下悬崖;赵一曼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展现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这些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谱写了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
三、正义必胜: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历史启示 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9 月 2 日,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1945 年 9 月 3 日,被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牵制和消耗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统计,中国战场歼灭日军 150 余万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 70%以上。
最后,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得到了空前发展壮大,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
回顾抗战历史,我们从中获得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近代以来,中国之所以屡遭列强侵略,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贫弱。
只有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严和地位。
今天,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团结就是力量,民族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动力。
在抗日战争中,正是因为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才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种精神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三,和平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灾难,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的珍贵。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局部战争和冲突依然不断,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同时,我们也要居安思危,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第四,历史不容忘却,更不容篡改。
日本一些右翼势力至今仍否认侵略历史,美化战争罪行,这是对历史正义的亵渎,也是对包括中国在内亚洲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
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铭记历史真相,捍卫历史尊严。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广大青少年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四、继往开来:传承抗战精神,共创美好未来 七十年过去了,硝烟已经散去,但抗战精神却永远熠熠生辉。
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我们要牢记历史使命,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勇于担当作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毫不退缩。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发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敢于担当责任,勇于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加强团结协作,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需要全体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我们要像在抗日战争中那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合力。
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坚持和平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共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汲取力量、开创未来。
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让我们携手共进,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