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历年高考满分作文
2011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把自己看淡》 小泉涓涓,入大海方可不涸;孤松傲立,入山林方可不折。
泉入乃成其大,松入林方成其广。
只有把自己看淡,愿与他人汇成海集成林,方可成就不朽。
把自己看淡,是睿智。
请君拨开历史的风烟,你可听见战马嘶嘶西风长啸。
在这声响之中,我看见了汉高祖,“吾将军未若韩信,运筹未若张良,抚军未若萧何,微三人,吾不知其可也。
”你看你看,那在大风起兮云飞扬之际威加四海的刘邦此刻竟有如孩童,认为天下之事皆须因人之力。
事实真是如此么?答案是否定的,韩张萧三人实能将军,但刘邦能将此三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换来三位忠臣把他捧得更高。
“总把自己当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不如安心地做泥土,任众人把你踩成坦途。
”诗人鲁藜如是说。
把自己看得重极高极者,亦有之。
心理学上有一种疾病,名曰“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有极强的优越心,与之相伴的是极重的妨忌与脆弱的自尊。
他们自以为是宇宙的中心,几乎可称之为“唯心者”的病态体现。
这种人的生活可想而知,众叛亲离而已,医学上用两个字概括之——“有病”。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法师如是说。
若春天只有华枝一脉,那春天岂非荒芜,若天心只有夜月一轮,那日夜岂非孤寂。
把自己看淡,把眼界放宽,世界和心,便同时大了。
冰心奶奶曾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正在此理。
把自己看淡,是因为别人帮助自己太多。
知名演员若无观众的捧场,她如何知名?牛顿若无伽利略笛卡尔胡克的帮助,他怎能总结出三大定律?开普勒若无第谷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他怎能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李白十五习剑术,孙策十七立江东。
我今年少,亦为十七。
我的眼前有无限天地,我的前方乃芳草萋萋,我知道这非我一己之功。
若非我的父亲如西西弗斯般坚韧地推我日日向上,若非我母亲如该亚般时时给予我力量,我今日断非如此!我爱我家,我们把自己看得极轻,把对方看得极重,所以我们家的爱,很浓很浓。
老子曰:“夫之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朋友,像那知名的演员,把自己放在灯光下,把自己看淡,把别人的掌声和爱,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像那肥沃的泥土,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自己看淡,把别人的养料、雨露,作为自己成长的源泉。
把自己看淡,让时间成就你的浓,让他人成就你的荣! 2013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叩问心灵》 汪国真曾有言:“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 诚然,人生中追求无止境,幸福无大小。
然而,肯定这份追求,这份幸福,只需在夜深人静时,叩问自心,当听到那句——“我愿意。
”一生无悔,足矣! 嵇康,一朵空谷的幽兰。
那时,一把铁锤划过天际,击于石器之上,溅起万点火星,瞬间汇集,光芒万丈。
那时,面对宦海沉浮,他没有沦陷;面对司马集团的威胁,他没有屈服。
那时,朋友入仕,他写绝交书;生命将终,他独奏《广陵散》。
他就如打磨的铁器,坚韧自强,即使磨难重重,也不会动摇自己内心世界高洁的追求与坚守。
不论结果,叩问心灵,只道一声“我愿意。
” 能于热地思冷,则一世不受凄凉;能于淡处求浓,则终生不受枯槁。
古来圣贤,不乏落寞失意之人,只因他们在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污浊社会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心灵,坚守自己的追求,不为他物所主导。
于是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充实与幸福;成就了欧阳修于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往事如烟话沧桑,相信在抵过千百般困难后,他们叩问心灵,会振臂齐呼:“我愿意!” 海子曾说过:“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如今,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多少人汲汲于富贵而出卖了他们的心灵?有多少人追逐于名利而典当了当初的追求? 当“干露露”们唯财是举,当“郭美美”们哗众炫富,仍有一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拼搏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提升了自己也造福了社会。
“歼—15”号总设计师罗阳在飞机制造完成之瞬间,累倒在了甲板上最终不幸去世,他没有太多的钱财,他也不渴求过多的名利,只想把一生的精力奉献在追求上,他做到了,他是幸福的,相信他在倒下的那一刻,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声“我愿意”从他内心发出,感动了无数国人。
“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长存海天间!” “身有疾病,必能治愈;心有忧伤,谁能承当?”这是《圣经》中的一句箴言。
多少次,我们叩问心灵,才知道追求的真正涵义,无关乎结果,只在于那一次次的叩问中流露的真心。
吴斌,一个最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他用尽最后力气,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拯救了全车乘客,在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他倒下了。
吴斌用生命的最后一刻诠释了对生命的坚守和对社会的责任。
在短短几十秒的时间里,他经受了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但是他没有退缩。
就在那临终的一刻,他告诉自己:我愿意。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叩问心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坚守自己的追求,让灵魂找到归属。
叩问心灵,“我愿意!” 2015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智者若树》 春花的智慧在于燃尽生命的怒放,于是有了草长莺飞,最美人间四月天。
夏蝉的智慧在于蛰伏地底十七年,于是有了一朝破土,一鸣惊人。
凤凰的智慧在于烈火的淬炼,于是有了脱胎换骨,涅槃重生……而树的智慧,却远不止如此。
智者,若树。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树的智慧在于志存高远。
正如高晓松所说:人生不应当只有苟且与当下,还应有诗和远方。
只有心存着“远方”,我们才能勇往直前,不至于像失了罗盘的水手。
有了目标与方向,我们才能更好地到达终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下了这样志向的周恩来未曾彷徨,引领着中国走向富强。
“如果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坚定的志向使他成为中国核武器发展的重要人物。
树的智慧在于志存高远,正如枝头的嫩芽,怀揣着对阳光的渴望,努力生长,于是有了蓬勃的生机。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先“舍”而后“得”,树的智慧在于舍得。
如果大树吝啬自己甜美的果实,不肯分给鸟兽,那么它永远不能到达远方去看这世界。
就像壁虎,如果在危急关头它不舍得自己的尾巴,便无法得到自由与新生。
而沙砾,因为懂得放弃自己的棱角、舍弃暂时的光明,才得以于蚌壳中蜕变为珍珠。
智慧的树懂得舍弃,于是它的种子随飞禽、走兽们来到了世界各地。
智者若树,懂得舍弃。
“呼山不来,我去就山”,树的智慧在于变通。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知变通,只知愚蠢地一条胡同走到底。
就像许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变优秀,不顾孩子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要求他们考好分数、读好大学。
于是易中天先生批评道:龙,怪兽也;器,器材也;材,木材也。
现在的家长让孩子成为怪兽、器材、木材,就是不成人。
这么说也许过于绝对,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把“好分数好大学”作为目标的家长确实不懂变通。
万物瞬息万变,要想在这飞速变化的世界上生存,就需像树一样懂得变通。
智者若树,善于变通。
就连三毛也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张扬。
”树的智慧可让我们仔细品,然后便有思维的礼花在脑海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