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闵子骞》观后感
《少年闵子骞》观后感 《少年闵子骞》这部影片宛如一幅细腻的画卷,缓缓展开,将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动人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给我带来了深深的触动与无尽的思考。
影片的主人公闵子骞身处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
母亲早逝,父亲续弦,继母带来了两个弟弟。
在这个重组家庭中,闵子骞起初遭受着继母的不公平对待。
寒冬腊月,继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穿上暖和的棉衣,却给闵子骞用芦花填充衣物。
这种差别对待,让年幼的闵子骞在寒冷中饱受煎熬。
然而,面对如此境遇,闵子骞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宽容与善良。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闵子骞在面对父亲误会时的反应。
当父亲驾车途中,因闵子骞冻得瑟瑟发抖而心生怒火,鞭打他致使芦花飞出时,父亲才恍然大悟,盛怒之下要休掉继母。
就在这时,闵子骞却不计前嫌,跪地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这句简短却饱含深情的话语,如同一道光照亮了整个故事。
它体现出闵子骞的仁爱之心和顾全大局的胸怀。
他没有因自己所受的苦难而心怀怨恨,反而为了家庭的完整,为了弟弟们能有母亲的照顾,选择原谅继母,维护家庭的和睦。
这种高尚的品德,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从闵子骞的身上,我看到了传统美德的熠熠光辉。
“百善孝为先”,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道的真谛。
尽管遭受继母的冷落与虐待,但他对父亲的尊敬、对家庭的责任从未改变。
他的孝顺并非出于表面的顺从,而是源自内心深处对家人的爱与关怀。
这种爱,超越了个人的委屈与痛苦,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同时,闵子骞还展现了宽容和善良的品质。
宽容是一种力量,它能化解仇恨,消除隔阂;善良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如同阳光般温暖人心。
闵子骞用宽容和善良对待继母,最终也赢得了继母的真心疼爱,使整个家庭重归和谐。
反观当下,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条件优越的时代,但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一些人渐渐忽视了传统美德的传承。
在家庭生活中,有的孩子对父母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孝顺,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缺乏宽容和理解。
《少年闵子骞》这部影片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身的不足,提醒我们要重拾那些被遗忘的美好品德。
这部影片不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艺术表现上也可圈可点。
影片的场景布置、服装道具等都精心还原了春秋时期的风貌,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小演员将闵子骞的善良、隐忍和聪慧演绎得淋漓尽致,使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
《少年闵子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它以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向我们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观看这部影片,犹如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在感动之余,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的决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这部影片,从中汲取正能量,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