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节作文优秀7篇
家乡的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在我的记忆深处,家乡的端午节总是伴随着这首欢快的童谣拉开序幕。
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
奶奶会早早地去集市挑选新鲜的艾草,那艾草散发着独特的清香,让人闻之神清气爽。
回到家,奶奶把艾草一束束仔细地插在门窗上,说是能驱邪避灾。
我总会好奇地在一旁帮忙,仰着脑袋问奶奶各种关于艾草的问题,奶奶总是耐心地解答,眼神里满是对传统习俗的虔诚。
包粽子可是端午节的重头戏。
提前泡好的糯米、红枣、粽叶整齐地摆放在桌上。
奶奶熟练地拿起一片粽叶,轻轻一折,便成了一个小巧的漏斗状,接着用勺子舀起几勺糯米,放入一颗红枣,再添上一些糯米,然后灵巧地用绳子把粽子捆绑结实。
我在一旁看得心痒痒,忍不住动手尝试。
可粽叶在我手里就像调皮的孩子,怎么也不听使唤,包出的粽子也是奇形怪状,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尽管包得不好看,但我却乐在其中,享受着和家人一起的温馨时光。
到了端午节当天,最激动人心的要数赛龙舟了。
村边的小河早已围满了人,一条条色彩斑斓的龙舟在水面上蓄势待发。
随着一声响亮的哨声,鼓手有节奏地敲打着鼓点,龙舟手们齐心协力地挥动船桨,龙舟如离弦之箭般在水面飞驰。
“加油!加油!”岸边的人们呐喊声此起彼伏,那场面热闹非凡。
我和小伙伴们在人群中兴奋地跳着、喊着,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助威。
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与热闹的龙舟赛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粽子。
那软糯的糯米,香甜的红枣,在口中散开,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味道。
大人们一边吃着粽子,一边讲述着端午节的由来,从屈原投江的故事,到伍子胥的传说,我听得入了迷,心中对古人的敬意油然而生。
家乡的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份浓浓的亲情,一段美好的回忆,它承载着家乡的风土人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无论我走到哪里,都难以忘怀。
端午粽香情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端午节总是弥漫着浓郁的粽香,那是一种让人魂牵梦绕的味道,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与温暖。
端午节的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小院里。
我在睡梦中被一阵熟悉的声音唤醒,那是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的声音。
我一骨碌爬起来,走进厨房,只见奶奶正坐在小板凳上,熟练地包着粽子。
一盆泡得白白胖胖的糯米,一碗颗颗饱满的红枣,还有一捆散发着清香的粽叶,在奶奶的巧手下,变成了一个个精致的粽子。
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凑到奶奶身边,吵着要学包粽子。
奶奶笑着递给我一片粽叶,耐心地教我:“先把粽叶折成一个角,然后装上米和枣,再把粽叶包起来,最后用绳子系紧。
”我照着奶奶的话做,可粽叶在我手里怎么也不听话,不是粽叶破了,就是米漏了出来。
奶奶在一旁不停地鼓励我:“别着急,慢慢来,多练几次就会了。
”在奶奶的指导下,我终于包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粽子,虽然模样不太好看,但我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
包好的粽子被整齐地放进锅里,随着锅盖的盖上,那股粽香渐渐弥漫开来。
我守在锅边,眼巴巴地盼着粽子快点熟。
奶奶笑着说:“小馋猫,别急,粽子要慢慢煮,这样才好吃。
”终于,漫长的等待结束了,奶奶打开锅盖,热气腾腾的粽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我伸手就要去拿,奶奶赶紧拦住我:“小心烫!”她用筷子夹起一个粽子,放在碗里,递给我。
我轻轻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软糯香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味道。
除了吃粽子,家乡的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大人们会在我们的手腕上系上五彩绳,据说可以保佑我们平安健康。
孩子们则会拿着用彩色纸折成的小扇子,在大街小巷里奔跑玩耍。
到了傍晚,一家人会带着煮熟的鸭蛋、粽子等食物,来到河边,把一些食物扔到河里,听长辈们说,这是为了纪念屈原,表达对他的敬意。
如今,我离开了家乡,在城市里生活,但家乡的端午节却始终留在我的心中。
每当端午节来临,我都会想起奶奶包的粽子,想起那些充满欢乐的童年时光。
家乡的端午节,是我心中永远的温暖港湾,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份浓浓的粽香情都不会消散。
家乡的端午记忆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家乡的端午节便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那些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欢乐的场景,成为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端午节的前几天,集市上就热闹非凡。
各种与端午相关的物品琳琅满目,有翠绿的粽叶、饱满的糯米、新鲜的艾草,还有五颜六色的香囊。
大人们穿梭在人群中,精心挑选着过节所需的物品,孩子们则在一旁兴奋地跑来跑去,眼睛盯着那些漂亮的香囊和新奇的小玩意儿。
我总会拉着妈妈的手,在香囊摊前流连忘返,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香囊,挂在书包上,让那淡淡的香味伴随我一整天。
到了端午节当天,家里洋溢着忙碌而温馨的气息。
妈妈早早地起床,把浸泡好的糯米、红枣、五花肉等食材准备好,开始包粽子。
她手法娴熟,粽叶在她手中翻转自如,不一会儿,一个个形状规整、棱角分明的粽子就诞生了。
爸爸则负责煮粽子,熊熊的灶火舔舐着锅底,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地翻滚着,粽香渐渐地弥漫了整个屋子。
我在一旁帮忙递东西,时不时凑到锅边闻一闻那越来越浓郁的香味,满心期待着粽子快点出锅。
除了包粽子,插艾草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环节。
爸爸会把一大束艾草插在门框上,艾草的清香瞬间飘散在空气中。
奶奶说,艾草能驱蚊虫、辟邪,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觉得这艾草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
午后,村子里的广场上会举行热闹的民俗活动。
有精彩的舞龙表演,巨龙在舞龙人的舞动下活灵活现,时而腾飞,时而盘旋,引得观众阵阵喝彩;还有有趣的投壶游戏,人们手持箭矢,投向远处的壶中,欢声笑语回荡在广场上空。
最受欢迎的当属包粽子比赛,参赛的阿姨们围坐在一起,手中的粽叶快速翻动,不一会儿,一堆堆漂亮的粽子就摆在了眼前。
我和小伙伴们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为选手们加油助威,感受着节日的欢乐气氛。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家乡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品尝着美味的粽子和咸鸭蛋。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
此时,天空中飘起了几朵云彩,仿佛也在为这个美好的节日增添一份浪漫的色彩。
家乡的端午节,是一场充满欢乐与温情的盛会,它承载着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的心中,永远闪耀着光芒。
端午佳节,家乡的韵味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在我的心中,家乡的端午节有着独特的韵味,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传承和浓浓的乡情。
端午节这天,阳光早早地洒满了整个村庄。
公鸡的打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我在这熟悉的声音中醒来,一睁眼就看到窗户上插着的艾草,那清新的香气弥漫在房间里,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走出家门,便能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着艾草和菖蒲,它们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每一个家庭。
大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个角落,孩子们则在巷子里嬉笑玩耍,手中挥舞着五彩绳,那鲜艳的颜色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厨房是端午节最热闹的地方。
奶奶和妈妈正在准备包粽子的材料。
糯米在水中浸泡得晶莹剔透,红枣红得发亮,五花肉肥瘦相间,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奶奶把粽叶一片片洗净,然后开始示范包粽子的步骤。
她先将粽叶折成一个圆锥状,放入一勺糯米,接着放上一块五花肉和几颗红枣,再用糯米填满,最后用绳子紧紧地扎起来。
一个饱满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在一旁看得心痒痒,也跟着学起来。
虽然包出的粽子形状各异,但每一个都饱含着我的热情和期待。
粽子下锅后,奶奶便开始准备雄黄酒。
她将雄黄倒入酒中,轻轻搅拌,那淡淡的黄色液体在阳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奶奶用手指蘸了些雄黄酒,在我的额头、手心和脚心都点上一点,嘴里念叨着:“驱邪避灾,平平安安。
”我似懂非懂地听着,只觉得那股淡淡的酒味萦绕在身边,有一种别样的安心。
中午时分,粽子终于出锅了。
揭开锅盖,那浓郁的粽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剥开粽叶,热气腾腾的粽子露了出来。
咬上一口,糯米的软糯、红枣的香甜、五花肉的醇厚在口中交融,那美妙的滋味让我陶醉。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粽子,一边谈论着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
从屈原的爱国情怀到伍子胥的悲壮故事,每一个传说都让我对这个节日有了更深的理解。
下午,村里的小河边聚集了许多人,原来是要举行赛龙舟比赛。
河面上,一条条色彩鲜艳的龙舟整齐排列,船头的龙头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随着一声令下,鼓手奋力击鼓,龙舟手们齐心协力地挥动船桨,龙舟如离弦之箭般在水面上飞驰。
两岸的观众呐喊助威,欢呼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我和小伙伴们在岸边兴奋地跳跃着,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鼓劲,那热闹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的灯光照亮了整个村庄。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享受着夜晚的清凉。
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仿佛在诉说着端午节的故事。
家乡的端午节,就是这样充满了韵味,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份深深的眷恋,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间。
家乡的端午风情 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的端午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它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展现着家乡独特的风情。
端午节前夕,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忙碌而喜悦的氛围中。
女人们聚在一起,精心挑选粽叶。
那一片片翠绿的粽叶,散发着大自然的清新气息。
她们把粽叶洗净、晾干,准备迎接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包粽子。
男人们则忙着采购糯米、红枣、花生等食材,孩子们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不时伸手摸摸这个,碰碰那个,充满了对节日的期待。
端午节那天,天还没亮,奶奶就把我叫醒,说要带我去采艾草。
我们沿着乡间小路漫步前行,路边的艾草在晨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嫩。
奶奶告诉我,端午节采的艾草药效最好,能驱邪、驱蚊。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小心翼翼地采摘着艾草,不一会儿,手中就捧满了艾草。
回到家,奶奶把艾草插在门窗上,整个屋子都弥漫着艾草的清香,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接下来就是包粽子的环节了。
奶奶把泡好的糯米、红枣、粽叶等材料摆在桌上,开始熟练地包起粽子来。
她先将粽叶折成一个漏斗状,然后放入适量的糯米,再加入一颗红枣,接着用粽叶把糯米包起来,最后用绳子紧紧地系住。
一个漂亮的粽子就诞生了。
我在一旁看得入了迷,也忍不住动手尝试。
虽然包出的粽子歪歪扭扭,但奶奶还是夸我包得不错,这让我信心大增。
包好的粽子被放进大锅里煮,随着时间的推移,粽香渐渐弥漫开来。
我守在锅边,不停地问奶奶粽子什么时候能好。
奶奶笑着说:“心急吃不了热粽子,再等等。
”终于,粽子煮好了,奶奶打开锅盖,热气腾腾的粽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剥开粽叶,咬上一口,那软糯香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真是太美味了! 除了吃粽子,家乡的端午节还有赛龙舟的传统习俗。
午后,人们纷纷涌向河边,观看赛龙舟比赛。
河面上,一条条龙舟整齐排列,船头的龙头张牙舞爪,船尾的龙尾高高翘起。
随着一声令下,鼓手有节奏地敲打着鼓点,龙舟手们齐心协力地挥动船桨,龙舟如离弦之箭般在水面上飞驰。
两岸的观众呐喊助威,欢呼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场面十分壮观。
我和小伙伴们在岸边兴奋地跳着、喊着,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助威,感受着节日的热烈气氛。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粽子、鸭蛋,谈论着端午节的趣事。
奶奶还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如屈原投江、白蛇传等。
我听得入了迷,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节日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家乡的端午节,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一个庆祝节日的时刻,更是传承家族情感和传统文化的纽带。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更爱我的家乡。
端午时节,忆家乡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每当端午节来临,记忆的闸门总会被打开,家乡那热闹非凡的端午景象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的准备工作早在几天前就开始了。
大人们会去集市采购各种食材和用品,孩子们则在一旁帮忙提东西,眼睛却不时盯着那些花花绿绿的香囊和五彩绳。
回到家,全家总动员,一起清洗粽叶、浸泡糯米、腌制五花肉。
我最喜欢的就是帮妈妈挑选红枣,一颗颗饱满的红枣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美味。
端午节的早晨,阳光温柔地洒在小院里。
奶奶会在我的床头放上一个亲手制作的香囊,那香囊绣着精美的图案,散发着淡淡的草药香。
奶奶说,戴上香囊可以驱虫辟邪,保佑我平安健康。
我开心地把香囊挂在脖子上,蹦蹦跳跳地去洗漱。
洗漱完毕,妈妈已经在门口插上了艾草,那清新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格外舒适。
早餐自然是少不了粽子。
妈妈把煮好的粽子端上桌,热气腾腾的粽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我迫不及待地剥开一个粽子,咬上一口,软糯的糯米、香甜的红枣和咸香的五花肉在口中交织出美妙的滋味。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粽子,一边谈论着端午节的习俗和故事。
爸爸给我讲了屈原投江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心中对屈原的爱国精神充满了敬佩。
吃完早餐,村里的广场上便热闹起来。
这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端午民俗活动。
有精彩的舞狮表演,狮子在表演者的舞动下活灵活现,时而跳跃,时而翻滚,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还有有趣的踩高跷比赛,选手们踩着高跷,在规定的路线上行走,动作滑稽又惊险,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和小伙伴们在人群中穿梭,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瞧瞧那个,玩得不亦乐乎。
午后,最激动人心的赛龙舟比赛开始了。
河边早已围满了人,一条条色彩斑斓的龙舟在水面上蓄势待发。
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鼓手有节奏地敲打着鼓点,龙舟手们齐心协力地挥动船桨,龙舟如离弦之箭般在水面上飞驰。
河水被激起层层浪花,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两岸的观众呐喊助威,声音响彻云霄。
我和小伙伴们扯着嗓子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那一刻,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端午节的热闹渐渐归于平静。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享受着夜晚的宁静。
妈妈端出一盘盘水果和点心,我们一边吃着,一边回忆着这一天的点点滴滴。
家乡的端午节,就这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我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对亲情的无尽思念。
家乡的端午时光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家乡的端午节是一段充满欢乐与温馨的时光,它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浓浓的亲情。
端午节前夕,奶奶就开始忙碌起来。
她会把家里的竹篮洗净,然后去自家的菜园里采摘新鲜的豆角、黄瓜等蔬菜,准备做一顿丰盛的端午大餐。
同时,爷爷也会去集市上买回粽叶、糯米、红枣等食材,为包粽子做准备。
我则在一旁兴奋地看着,心里充满了对端午节的期待。
端午节那天,天刚蒙蒙亮,妈妈就把我叫醒,说要给我系五彩绳。
她拿出一根五彩斑斓的绳子,轻轻地系在我的手腕上
- 上一篇: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作文
- 下一篇:2012高考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