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故事
以下为你讲述几个广为人知的诸葛亮故事: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心怀兴复汉室的志向,却苦于没有杰出的谋士辅佐。
听闻隐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阳城西)的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带着关羽、张飞一同前去拜访。
第一次前往,诸葛亮出门远游,刘备等人扑了个空。
第二次再去,时值隆冬,天降大雪,诸葛亮又外出闲游未归,张飞颇为恼怒,关羽也心有不满,但刘备求贤若渴,丝毫没有放弃的念头。
直到第三次,刘备一行人提前斋戒,精心准备后再次前往。
这次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为了不打扰他,恭敬地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深深打动,决定出山辅佐刘备。
这才有了后来流传千古的佳话——三顾茅庐。
此后,诸葛亮凭借卓越的智慧,为刘备出谋划策,逐步建立蜀汉政权,成就一番大业。
舌战群儒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企图一举吞并江南。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荆州刘琮不战而降。
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军击败后,退往夏口,形势危急。
为了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抗曹,诸葛亮主动请缨,前往东吴游说孙权。
当时东吴内部主和派势力强大,张昭、虞翻等谋士纷纷刁难诸葛亮。
在东吴朝堂上,诸葛亮面对众多东吴谋士的轮番质问和刁难,镇定自若、侃侃而谈。
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逐一反驳众人的观点,指出投降曹操的弊端以及孙刘联合抗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最终,诸葛亮凭借非凡的口才和睿智的辩论,成功说服东吴群臣,坚定了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草船借箭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设计陷害他,于是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表示只需三天即可完成任务,并立下军令状。
第一天和第二天,诸葛亮毫无动静。
直到第三天夜里,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算准时机,调齐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扎满草人,趁着夜色将船队驶向曹军水寨。
当船队靠近曹军营地时,诸葛亮下令士兵擂鼓呐喊,制造进攻假象。
生性多疑的曹操以为敌军来袭,因江面大雾看不清虚实,不敢贸然出兵,只命弓箭手朝江中射箭,一时间万箭齐发,纷纷射在草人上。
等到天亮雾散,诸葛亮下令船只迅速返回。
此时,每条船上的草人都插满了箭,轻轻松松就“借”到了超过十万支箭,如期完成任务,令周瑜自叹不如。
空城计 诸葛亮首次北伐中原时,派马谡镇守战略要地街亭。
马谡纸上谈兵,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导致街亭失守,魏军主帅司马懿乘胜直逼西城。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诸葛亮却登上城楼观望后,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
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二十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
城门里外,二十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下令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问:“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还是快快撤退吧!”就这样,诸葛亮凭借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化险为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