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明文
一、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二、分类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征、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用等。
比如《中国石拱桥》,详细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等特点。
事理说明文:主要阐述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像《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以及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等事理。
根据语言风格不同 平实说明文:语言简洁、准确、客观,没有过多的修饰,直截了当地介绍事物或说明事理。
例如一些科学报告、产品说明书等。
生动说明文:在说明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趣味性。
如《松鼠》一文,将松鼠当作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来描写,赋予它人的一些行为和情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
常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制作工序等。
比如介绍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就可以按照朝代的更替,从原始社会的陶器开始,依次介绍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陶瓷的特点和制作工艺。
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一般用于说明建筑物、自然景观等实体事物。
例如介绍故宫博物院,就可以按照游览路线,从午门开始,依次介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建筑,沿着空间的转换进行描述。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说明。
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等。
例如《向沙漠进军》,先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再分析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和方法,最后展望前景,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四、说明方法 举例子: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
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通过列举阶砌旁的书带草、墙上的爬山虎或蔷薇木香等例子,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角落的图画美。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例如《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两端宽 9.6 米,中部略窄,宽 9 米”,通过这些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规模大小。
打比方:将抽象的事物比作具体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从而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看云识天气》中“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把卷云比作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绫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卷云轻盈、洁白的特点。
作比较:将两种或多种同类或不同类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特征。
如《苏州园林》中“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通过与我国一般建筑的对称特点作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独特之处。
下定义: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说明。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准确地揭示了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
如《大自然的语言》中,把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分为纬度、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四类分别进行说明,条理清晰。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通俗易懂。
如“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对“雪”这一概念进行了简单的解释。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摹,使说明对象更加形象生动。
如《松鼠》中“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通过对松鼠外貌和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松鼠的特点。
五、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
“总—分”结构是先总体介绍事物的特征,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说明;“分—总”结构则是先分别说明事物的各个方面,最后总结归纳事物的整体特征;“总—分—总”结构是开头总述事物特征,中间分别从不同角度详细说明,结尾再次总结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如《苏州园林》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结构,开头总说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中间分别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并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说明。
如介绍某种电子产品,分别从外观设计、性能参数、功能特点、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说明,各部分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是并列关系。
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递进关系。
例如在说明某种疾病时,先介绍疾病的症状表现,再分析疾病的成因,接着阐述疾病的治疗方法,最后说明疾病的预防措施,层层深入,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