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古诗鉴赏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整体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隐居辋川时所作,描绘了幽居山林的闲情逸致以及与友人裴迪之间真挚的情谊,是一幅富有诗意和禅意的田园风景画。
首联赏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开篇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深秋山水图。
“寒山”点明季节是秋季,天气渐冷,山上树木的颜色随着季节变化,逐渐变得更加浓郁深沉,“转苍翠”生动地写出了山色渐变的过程,给人一种动态的视觉感受。
“秋水日潺湲”,潺潺流淌的秋水,日复一日,悠然自在,“日”字强调了水流的持续性和平静,与“寒山”的静态形成鲜明对比,一动一静,勾勒出辋川秋景的清幽宁静。
颔联赏析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诗人将镜头从自然景色转向人物自身。
诗人拄着拐杖,静静地站在自家柴门之外,迎着秋风,聆听着傍晚时分蝉儿的鸣叫。
“倚杖”“柴门”两个意象,刻画了诗人闲适、悠然的形象,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临风听暮蝉”,秋风瑟瑟,暮蝉声声,进一步渲染了静谧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恬淡与安宁。
颈联赏析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此联对仗工整,意境深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四个典型的乡村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极具画面感的乡村晚景图。
渡口边,夕阳渐渐落下,余晖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村落里,一缕炊烟缓缓升起,袅袅娜娜。
“余”字写出了落日残留的光影,给画面增添了几分柔和;“上”字则生动地描绘出炊烟升腾的动态,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
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宁静,也蕴含着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
尾联赏析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将友人裴迪比作春秋时期楚国的狂人接舆,而把自己比作东晋的陶渊明(五柳先生)。
此时,裴迪喝醉了酒,像接舆一样狂放不羁,在诗人的居所前放声高歌。
这一描写既生动地展现了裴迪豪放洒脱的个性,又体现了两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友情。
同时,以这样充满情趣的场景结尾,使整首诗在宁静的氛围中又增添了一份活泼与灵动。
情感主旨 整首诗通过对辋川秋景的细腻描绘和与友人相处情景的生动刻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享受,以及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又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心境,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以及他对禅意生活的追求。
- 上一篇:致朋友的一封信(范文3篇)
- 下一篇:表示手的动作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