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文原文
他是一个盲孩子。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
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他无法亲近别的小伙伴,只能静静地坐在一旁,听他们说笑嬉戏。
他还喜欢听鸟儿黎明时的叫声,春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连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他也很喜欢。
他的日子很寂寞。
他常常自言自语:谁跟我玩儿呢?
“我跟你玩儿呀!”这一天,忽然有谁在他耳边轻轻地这样说。
“你是谁呀?”他扭过头惊奇地问。
“我是你的影子。”那声音很好听,也很和气。
盲孩子从没见过影子,他想像不出影子是什么样儿的。
影子向他解释着:“我永远跟你在一起,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你长得什么样儿呢?”盲孩子又问。
“我长得和你一样。”影子高兴地回答。
它觉得这样回答太简单了,又补充道:“我像黑夜一样黑。我还有一双黑眼睛。”
它怕自己仍没有说清楚,接着又问道:“你知道黑颜色吗?”
盲孩子赶紧回答:“我知道。我每天看到的都是黑颜色。”
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叫,羊儿咩咩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
有一天,他问影子:“请告诉我,你从哪里来?”
影子回答:“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
“那么说,只要有亮光就有你了,是吗?”盲孩子觉得又新奇,又兴奋。
“是的。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影子说这话的时候,觉得无比幸福。
盲孩子很受感动。他觉得影子的话带给他友情,带给他温暖。
快乐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
在夏夜的微风细雨中,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
在这美丽明亮的灯光里,影子跟盲孩子说起话来:“看来,我得离开了。”
“为什么?”盲孩子很焦急。
“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现在,太阳和月亮同时悬挂在天上。我们很快就要被分离开了。”
“我们永远不分开,好吗?”盲孩子紧紧地拉住影子的手说。
“不行呵,太阳和月亮在一起的时候,是我们最繁忙的时刻。”
“那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不知道。”
盲孩子就像影子的尾巴,跟着它走过泥泞的旷野,走过荆棘的山林。
突然,影子不见了。盲孩子孤零零地一个人站在旷野上。
他呼唤他的影子,没有回应,听到的只有风声和雨声。他踉踉跄跄、跌跌撞撞地像喝醉了酒似的,双手在空中乱抓。一切都像整个世界都要毁灭了似的,他心中充满了恐惧。
他想:也许,他将永远也找不到他的影子了。
他一个人在雨里走着,雨水淋透了他的衣服,他的头发上不断地滴着水珠,然而,他似乎并不觉得。
他一心一意地想着:等着他的影子,等着他的好朋友。
默默的走着,盲孩子似乎听到了翅膀扇动的声音。
“是你吗?萤火虫?”盲孩子向夜空大声问着。
“是我。”一只萤火虫在回答。
“是我们。”有几只萤火虫在回答。
“是我们一群萤火虫来了!”有好多好多萤火虫在回答。
在夏夜的微风细雨中,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
在这美丽明亮的灯光里,影子又回来了。
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
“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
他伸出双手,拉住他的影子,他的影子紧紧地跟他拥抱在一起。
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这陌生而美丽的世界。他不但看见了太阳、月亮,还看见了那么多萤火虫组合的灯。
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
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
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他的影子就站在他身边,和他手拉着手。
他转过脸,亲切地望着他这位朋友,它也微笑着望着他。
他发现,他的影子慢慢退去了黑色,变成了一个衣着美丽的孩子,也有着一样红润的圆脸,油亮的头发和大大的黑眼睛。
人们说,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哞哞、咩咩、潺潺、踉踉跄跄”等。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盲孩子的情感变化。
学习本文多角度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盲孩子在追求光明过程中所获得的友情和温暖,体会“爱”的力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盲孩子的情感变化历程。
体会文中“爱”的主题,感受爱的力量。
教学难点
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理解“影子”“萤火虫”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学习本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优美的语言表达,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盲孩子的世界,增强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在我们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生活在黑暗之中,无法看到世间的美景。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个盲孩子的世界,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去体会他在追求光明过程中的经历。板书课题《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哞哞(mōu)、咩咩(miē)、潺潺(chán)、踉踉跄跄(liàng qiàng)”等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思考问题:课文围绕盲孩子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本文讲述了盲孩子在影子和萤火虫等的陪伴、帮助下,最终感受到光明、看到世界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情感(15分钟)
再读课文,找出描写盲孩子情感变化的语句,体会他在不同阶段的心情。
最初:“他的日子很寂寞。他常常自言自语:谁跟我玩儿呢?”表现出盲孩子孤独、寂寞的心情。
有了影子陪伴后:“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此时盲孩子变得快乐起来。
影子离开时:“他心中充满了恐惧。他想:也许,他将永远也找不到他的影子了。”体现出盲孩子的恐惧和无助。
重见光明后:“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这陌生而美丽的世界。”流露出盲孩子的惊喜与激动。
小组讨论:盲孩子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明确:因为有了影子、萤火虫等的陪伴和帮助,让盲孩子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所以他的情感从孤独寂寞逐渐变得快乐、惊喜。
(四)研读课文,探究主题与写作手法(15分钟)
探究主题
提问:文中的影子、萤火虫等都给盲孩子带来了帮助,这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本文通过盲孩子在大家的关爱下重见光明的故事,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爱,揭示了“爱能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主题。
分析写作手法
心理描写:找出文中描写盲孩子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例如:“他想:也许,他将永远也找不到他的影子了。”生动地表现出盲孩子在影子离开时的恐惧和绝望。
作用: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入刻画了盲孩子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环境描写:文中对夏夜的微风细雨、萤火虫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环境描写渲染了温馨、美好的氛围,烘托了盲孩子在得到帮助后的快乐心情,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拓展延伸(5分钟)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盲孩子一样需要帮助的人。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去关爱他们?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帮助盲人过马路、关心孤寡老人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六)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盲孩子的世界,感受到了他在追求光明过程中的种种情感变化,也体会到了爱与被爱的力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像文中的影子和萤火虫一样,用自己的爱心去关爱他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七)布置作业(2分钟)
抄写文中的生字词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发挥想象,以“假如我是盲孩子”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渴望和对关爱的感受 。
- 上一篇:关于《雨说》的教学设计(范文3篇)
- 下一篇:《我的老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