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3篇)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一)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封建孝道背后复杂且荒诞的社会现实,引发了我诸多深刻的思考。
文章开篇便提及儿时对绘图本《二十四孝图》的渴慕。在那个物质与精神娱乐都相对匮乏的年代,带有精美插图的书籍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然而,当真正翻开这本宣扬封建孝道的图集时,鲁迅看到的却是一个个令人毛骨悚然、违背人性常理的故事。
“老莱娱亲”中,年逾古稀的老莱子为讨父母欢心,身着彩衣,装作婴儿啼哭玩耍。这种刻意为之且近乎滑稽的行为,实在难以让人感受到真正的孝道内涵,反而尽显虚伪与做作。“郭巨埋儿”更是残忍至极,郭巨为节省粮食供养母亲,竟打算活埋自己年幼的儿子。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了基本的人伦道德,将所谓的“孝”建立在无辜孩童的生命之上,实在令人发指。
这些故事看似是在宣扬孝道,实则是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与压抑。封建统治者企图通过这些极端事例,将“孝”的观念强行灌输到民众心中,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封建统治。在这种观念的束缚下,人们的思想被禁锢,行为被规范,稍有违背便会遭受舆论的谴责和道德的审判。
鲁迅对这些封建孝道故事的批判,并非是反对“孝”本身,而是反对将“孝”异化为一种僵化、残酷的教条。真正的孝道应该是基于真诚的情感
- 上一篇:《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三》古诗鉴赏
- 下一篇:母亲的追悼会上的悼词范文(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