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誌的拼音: zhì 注音:ㄓˋ 异体字:志痣識鋕
部首:言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14画 康熙字典:誌(14画)
简体部首:言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4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言 志”
繁体部首: 言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个性,清纯,儒雅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YFNY 仓颉:YRGP 郑码:SBWZ 中文电码:6125 区位码: 四角号码: 04631
统一码:8a8c 笔顺编号: 41112511214544 笔顺读写:捺横横横竖折横横竖横捺折捺捺 誌的笔顺 丶一一一丨フ一一丨一丶フ丶丶
誌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誌)zhì ㄓˋ
誌zhì(ㄓˋ)
⒈ 記在心裏:誌喜。誌哀。永誌不忘。
⒉ 記載的文字:雜誌。誌怪(記載怪異的事)。
⒊ 記號:標誌。
方言集汇
粤语:zi3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台湾四县腔] zih5 [客英字典] zhi5 [陆丰腔] zhi5 [宝安腔] zi5 [梅县腔] tje5
潮州话:zi3
汉语大字典
[①][zhì][《廣韻》職吏切,去志,章。]
(1)记录。
(2)记忆。
(3)记号;标记。
(4)做记号。
(5)记事的书籍或文章。
(6)称期刊杂志。
(7)识认。
(8)通“痣”。黡子。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說文】記誌也。【唐書·褚亮傳】圖史一經目,輒誌于心。【南齊書·王慈傳】朝堂榜誌。【列子·楊朱篇】大古之事滅矣,孰誌之哉。【文中子·述史篇】制誌詔?,則幾乎典誥矣。【註】誌,臣下誌君之善也。
又【正韻】支義切,音寘。義同。
又同志。【正字通】凡史傳記事之文曰誌。【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註】志,謂記也。
又【漢書】有十志,俱與誌同。
又【類篇】或作識。【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通作痣。【史記·漢高祖紀】左股七十二黑子。【師古註】今中國通呼爲黶子,吳楚俗謂之誌。誌,記也。【南齊書·江祏傳】高宗胛上有赤誌。考證:〔【論語】汝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謹照原文汝改女。
说文解字
記誌也。从言志聲。
記誌也。从言志聲。職吏切 新附
(志)意也。从心㞢。㞢亦聲。按此篆小徐本無。大徐以意下曰志也補此爲十九文之一。原作从心之聲。今又增二字。依大徐次於此。志所以不錄者周禮保章氏注云。志古文識。葢古文有志無識。小篆乃有識字。保章注曰。志古文識。識、記也。哀公問注曰。志讀爲識。識、知也。今之識字、志韵與職韵分二解。而古不分二音。則二解義亦相通古文作志。則志者、記也、知也。惠定宇曰。論語賢者識其大者、蔡邕石經作志。多見而識之、白虎通作志。左傳曰以志吾過。又曰且曰志之。又曰歲聘以志業。又曰吾志其目也。尙書若射之有志。士喪禮志矢注云志猶擬也。今人分志向一字。識記一字。知識一字。古衹有一字一音。又旗幟亦卽用識字。則亦可用志字。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志之所之不能無言。故識从言。哀公問注云志讀爲識者、漢時志識已殊字也。許心部無志者、葢以其卽古文識而識下失載也。職吏切。一部。
英语翻译
write down; record; magazine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