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鼒的拼音: zī 注音:ㄗ 异体字:鎡
部首:鼎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15画 康熙字典:鼒(16画)
简体部首:鼎部 部外笔画:3画 总笔画:15画 造字法:会意 可拆字为“才 鼎”
繁体部首: 鼎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财富,可爱,聪颖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FTHN 仓颉:DHBUL 郑码:DMZN 中文电码:7847 区位码: 四角号码: 40227
统一码:9f12 笔顺编号: 123251115132125 笔顺读写:横竖撇竖折横横横折横撇竖横竖折 笔顺: 一丨ノ丨フ一一一フ一ノ丨一丨フ
基本字义
(鼒)zī ㄗ
鼒zī(ㄗ)
⒈ 上端收敛而口小的鼎。
方言集汇
粤语:zi1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ih1 [梅县腔] zii1
详细解释
鼒 zī
〈名〉
口小的鼎[an ancient small cooking vessel with two loop handles and three or four legs]
或鼎或鼒宣九沸,楚桂胡盐芼芳卉。—— 宋· 沈约《需雅》
汉语大字典
[①][zī][《廣韻》子之切,平之,精。][《廣韻》昨哉切,平咍,從。]小口的鼎。
康熙字典
【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韻會】【正韻】津私切,?音兹。【說文】鼎之圜掩上者。【爾雅·釋器】圜掩上謂之鼒。【郭註】鼎斂上而小口。【玉篇】小鼎也。
又【廣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
又【集韻】【類篇】?將來切,音哉。
又【集韻】作代切,音再。義?同。
说文解字
鼎之圜掩上者。从鼎才聲。《詩》曰:“鼐鼎及鼒。”鎡:俗鼒从金从兹。
鼎之圜掩上者。从鼎才聲。《詩》曰:“鼐鼎及鼒。”鎡,俗鼒从金从兹。子之切
(鼒)鼎之圜掩上者。周頌。鼐鼎及鼒。釋器曰。圜弇上謂之鼒。手部曰。掩、斂也。小上曰掩。?部曰。弇、葢也。然則此依許作掩爲正字。从鼎。才聲。子之切。一部。詩曰。鼐鼎及鼒。
(鎡)俗鼒从金玆聲。茲各本作玆。今正。
英语翻译
large tripod caldron with small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