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踬的拼音: zhì 注音:ㄓˋ 异体字:躓䠦
部首:足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5画 康熙字典:踬(22画)
简体部首:足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5画 造字法:形声:从足、质声 可拆字为“足 质”
繁体部首: 足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成功,阳刚,自信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KHRM 仓颉:RMHJO 郑码:JIEL 中文电码:6492 区位码: 8557 四角号码: 62182
统一码:8e2c 笔顺编号: 251212133122534 笔顺读写:竖折横竖横竖横撇撇横竖竖折撇捺 踬的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一ノノ一丨丨フノ丶
踬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踬)zhì ㄓˋ
踬(躓)zhì(ㄓˋ)
⒈ 被东西绊倒:颠踬。
⒉ 事情不顺利,受挫折:踬踣。屡试屡踬。
方言集汇
粤语:zi3
潮州话:zi3
详细解释
踬
躓 zhì
〈动〉
(1) (形声。从足,质声。绊倒与足有关,故从足。本义:被绊倒)
(2) 同本义 [trip and fall]
踬,蛤也。——《说文》
驰趣期而赴踬。——马融《长笛赋》
杜回踬而颠。——《左传·宣公十五年》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韩非子·六反》
(3) 跌倒,摔倒 [fall;tumble]
举之过一钧,则踬仆矣。——《论衡·命禄》
踬踣者屡。——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踬朴(跌倒);踬踣(跌倒);踬顿(失足跌倒);踬蹶(踬踣。踬颠。绊倒)
(5) 遭受挫折 [suffer a setback]
僧孺硕学,而中年遭踬。——《南史·王僧孺传》
(6) 碍,阻碍 [hinder]
踬于中道。——《清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李公墓志铭》
(7) 又如:踬顿(受到阻碍而停顿不前);踬阂(颠踬阻碍而进退不得)
汉语大字典
[①][zhì][《廣韻》陟利切,去至,知。]“踬1”的繁体字。
(1)跌倒,绊倒。
(2)谓事情不顺利,处于困境。
(3)文辞晦涩,不畅达。
(4)低劣;疲困。
(5)通“鑕”。古代腰斩用具的垫座。[②][zhī][《集韻》張尼切,平脂,知。]同“胝1”。“踬2”的繁体字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陟利切,音致。【說文】跲也。詩曰:載躓其尾。○按今《詩·豳風》?作疐。【左傳·宣十五年】杜回躓而顚。
又【廣韻】蹋也。
又【集韻】職日切,音質。義同。
又【集韻】張尼切,音胝。䟡或作躓。【趙岐·孟子註】禹稷騈躓。
说文解字
跲也。从足質聲。《詩》曰:“載躓其尾。”
跲也。从足質聲。《詩》曰:“載躓其尾。”陟利切
跲也。釋言、毛傳皆曰。疐、跲也。疐者躓之叚借字。从足。質聲。陟利切。古音在十二部。詩正義引竹二反。詩曰。載躓其尾。豳風。載疐其尾。許所據作躓。
英语翻译
stumble, totter; fail, be frustrated
踬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zhì
①<动>跌倒;伴倒。《左传•宣公十五年》:“杜回~而颠,故获之。”
②<动>遇事不顺利,受挫折。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事~两如直,心惬三避贤。”
带"踬"字的组词
人咸踬於垤莫踬於山 、人无踬於山而踬於垤 、倒踬 、倾踬 、傎踬 、困踬 、屯踬 、沦踬 、淹踬 、牵踬 、贫踬 、跋前踬后 、跋前踬後 、跋踬 、跛踬 、踣踬 、踥踬 、踬仆 、踬垤 、踬士 、踬字 、踬弊 、踬硋 、踬碍 、踬踣 、踬踥 、踬蹶 、踬躅 、踬阂 、踬顿 、踬颠 、蹇踬 、蹶踬 、迍踬 、陨踬 、顛踬 、顿踬 、颠踬 、骈踬
带"踬"字的成语
跋前踬后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