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疸的拼音: dǎn 注音:ㄉㄢˇ 异体字:瘩
部首:疒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10画 康熙字典:疸(10画)
简体部首:疒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10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疒 旦”
繁体部首: 疒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可爱,高贵,自信之意 字体结构:半包围
五笔:UJGD 仓颉:KAM 郑码:TKA 中文电码:4010 区位码: 8067 四角号码: 00116
统一码:75b8 笔顺编号: 4134125111 笔顺读写:捺横撇捺横竖折横横横 疸的笔顺 丶一ノ丶一丨フ一一一
疸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疸)dǎn ㄉㄢˇ
疸dǎn(ㄉㄢˇ)
⒈ 〔黄疸〕病名,病人的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亦作“黄病”。
其他字义
疸da(˙ㄉㄚ)
⒈ 见“ 疙瘩 ”(gēda)。
方言集汇
粤语:taan2
客家话:[客英字典] tan3 dan5 [台湾四县腔] tan3 dan5 [宝安腔] tan3 [海陆丰腔] tan3 dan5 [梅县腔] tan3 tan5 [客语拼音字汇] tan3
详细解释
疸 dɑ
(1) ——见“疙疸”( gēdɑ):即“疙瘩”( gēdɑ)
(2) 另见 dǎn
基本词义
疸 dǎn
〈名〉
(1) “黄疸”[jaundice]。病名,病人的皮肤、粘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也叫“黄病”,“恶疮”。如:疸疽
(2) 另见 dɑ
汉语大字典
[①][dǎn][《廣韻》多旱切,上旱,端。][《廣韻》得按切,去翰,端。]
(1)中医称因脾胃虚热上升形成胸闷体黄的病。
(2)植物的一种病害。[②][da˙]见“疙疸”。
康熙字典
【唐韻】丁幹切【集韻】得案切,?音旦。【說文】黃病也。【內經】目黃,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如饑者胃疸。【方書】疸有五,黃胖,黃疸,酒疸,穀疸,女勞疸。
又【廣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音亶。義同。
又惡創也。亦作癉。
说文解字
黃病也。从疒旦聲。
黃病也。从疒旦聲。丁榦切
(疸)黃病也。素問曰。溺黃赤安臥者黃疸。目黃者曰黃疸。从。旦聲。丁幹切。十四部。
带"疸"字的组词
吉丁疙疸 、吉丢疙疸 、疙疸 、老疙疸 、胃疸 、这疙疸 、酒疸 、鸡皮疙疸 、黄疸 、黑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