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置的拼音: zhì 异体字:
寘
部首:罒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3画 康熙字典:置(14画)
简体部首:罒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3画 造字法:形声:从四、直声 可拆字为“四 直”
繁体部首: 罒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多才,文静,安康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LFHF 仓颉:WLJBM 郑码:LKEL 中文电码:4999 区位码: 5435 四角号码: 60102
统一码:7f6e 笔顺编号: 2522112251111 笔顺读写:竖折竖竖横横竖竖折横横横横 置的笔顺 丨フ丨丨一一丨丨フ一一一一
置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置)zhì
置zhì(ㄓˋ)
⒈ 放,摆,搁:安置。布置。置放。置身。位置。置信。置评。置疑。置辩。推心置腹。置若罔闻。置之度外。
⒉ 设立,设备:装置。设置。
⒊ 购买:添置。置办。置备。置买。
方言集汇
粤语:zi3
客家话:[宝安腔] zi5 [海陆丰腔] zih5 [客英字典] zhi5 [台湾四县腔] zih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沙头角腔] zi5 [梅县腔] tje5 [陆丰腔] zi5 [东莞腔] zi5
潮州话:di3
详细解释
置 zhì
〈动〉
(1) (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2) 同本义 [release]
置,赦也。——《说文》
见十置一。——《汉书·尹赏传》。注:“放也。”
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史记·淮阴侯列传》
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史记·吴王濞列传》
(3) 安放;搁;摆 [place;put]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庄子·逍遥游》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史记·项羽本纪》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王维《送綦母潜落第还乡》
(4) 又如:置锥之地(安身立足之地);置室(安置妻室;取妻);置酒(陈设酒筵);置社(古时大夫、士庶共同设置的供奉社神之所);置立(设立);安置;置措(措置);置散(安置在闲散的职位);置棋不定(弈棋时不知如何下子);置锥之地(安放锥子的地方。比喻极狭小的、赖以安身立命的地方);置手(插手)
(5) 设置,建立,设立 [establish;install;set up]
于是秦始征 晋河东;置官司马。——《左传·僖公十五年》
置园邑三百家。——《汉书·霍光传》
置以为像兮。——《楚辞·屈原·九章》
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汉· 贾谊《汉安策》
(6) 又如:置社(“周”时大夫与庶民所共设置的社稷神);置顿(设置供人停留和食宿的处所);置都(建都)
(7) 豁免 [exempt;remit]
晋王归 晋阳,休兵行赏,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置租赋,抚孤穷。—— 明· 李贽《史纲评要·后梁纪》
(8) 废弃;舍弃 [discard;abandon;give up]
置大立少,乱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沛公则置车骑。——《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置之高阁(比喻弃置一旁,不睬不用);置后(古时大夫死后无子,为死者别置后嗣、暂为丧主之称)
(10) 搁置;放下;放在一边 [shelve;place aside]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11) 又如:置阁(耽搁;迟延);置之不问(搁在一边,不予过问);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奋勇战斗,取胜得生)
(12) 委托;交付 [entrust;trust;pay]。如:置质(委质。谓臣下向君主呈献礼物,以示献身);置重(侧重;着重)
(13) 购买;置办 [buy]
郑人有且置履者。——《韩非子》
(14) 又如:置产(购置产业);置田;置房子
(15) 通“植”( zhí)。树立[set up]
凡试庐事置而摇之。——《周礼·考工记·庐人》
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礼记·祭义》
词性变化
置 zhì
〈名〉
(1) 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 [post]
五十里而一置。——《韩非子·难势》
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2) 驿车;驿马 [post-chaise;post-horse]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马催。——苏轼《荔枝叹》
(3) 又如:置邮(用马车传递文书信息。亦谓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
常用词组
置办、置备、置辩、置放、置后、置换、置酒、置买、置评、置身事外、置信、置疑、置之度外、置之脑后
置 zhì
〈名〉
(1) 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 [post]
五十里而一置。——《韩非子·难势》
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2) 驿车;驿马 [post-chaise;post-horse]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马催。——苏轼《荔枝叹》
(3) 又如:置邮(用马车传递文书信息。亦谓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
汉语大字典
[①][zhì][《廣韻》陟吏切,去志,知。]
(1)赦免;释放。
(2)豁免。
(3)废弃;舍弃。
(4)搁置;放下。
(5)委托;交付。
(6)设立;设置。
(7)建立;建造。
(8)安放;安置。
(9)任命;任。
(10)特指立嗣。
(11)摆设;陈设。
(12)购买;置办。
(13)驿站。
(14)指驿站所备的车马。
(15)通“植”。树立;竖立。
(16)通“德”。
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陟吏切【集韻】【韻會】竹吏切【正韻】知意切,?音智。【說文】赦也。【註】徐鍇曰:从直,與罷同意。置之則去之也。
又【玉篇】立也。【廣韻】設也。【書·說命】王置諸其左右。【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廢置,以馭其吏。【註】退其不能者,舉賢而置之祿。【前漢·周勃傳】不知置辭。【註】師古曰:置,立也。
又【玉篇】安置也。
又【廣雅】郵置,關驛也。【前漢·曹參傳】取狐父祁善置。【註】師古曰:置,若今之驛也。
又【集韻】直吏切,音㯰。樹也。周禮,凡試廬事,置而搖之。
说文解字
赦也。从网、直。
赦也。从网、直。陟吏切〖注〗徐鍇曰:“从直,與罷同意。”
徐鍇曰:“从直,與罷同意。”
(置)赦也。攴部曰:赦,置也。二字互訓。置之本義爲貰遣,轉之爲建立,所謂變則通也。周禮:廢置以馭其吏。與廢對文。古借爲植字,如攷工記置而搖之卽植而搖之,論語植其杖卽置其杖也。从网直。徐鍇曰:與罷同意。是也。直亦聲。陟吏切。一部。
英语翻译
place, lay out; set aside
置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zhì
①<动>放弃。《鸿门宴》:“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
②<动>放置;安放。《五人墓碑记》:“断头~城上,颜色不少变。”
③<动>放逐。《郑伯克段于鄢》:“遂~姜氏于城颍。”
④<动>摆设。《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酒大会宾客。”
⑤<动>设置。《过小孤山大孤山》:“南朝自武昌到京口,列~烽燧。”
⑥<动>置办;购买。《苏武传》:“既至胸奴,~币遗单于。”
⑦<动>释放。《史记•吴王濞列传》:“斩首盘虏,比三百石以上皆杀之,无有所~。”
⑧<动>关押。《狱中杂记》:“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老监。”
【置邮】驿站。
带"置"字的组词
一笑置之 、上方置换 、不容置喙 、不容置疑 、不容置辩 、不屑置辩 、不置 、不置可否 、不置褒贬 、丢置 、中置 、临机处置 、亭置 、仇摩置 、传置 、位置 、位置天文学 、位置觉 、作置 、供置 、侨置 、便宜处置 、保险装置 、修置产室 、倒置 、倒置干戈 、偏置 、先置 、全部留置权 、冠履倒置 、分置 、列置 、创置 、别置一喙 、制置 、制置三司条例司 、制置使 、前置 、前置词 、办置 、动力装置 、厝置 、变置 、叠置 、召置 、后置 、后置词 、周置 、地理位置 、堆置 、增置 、处置 、处置失当 、备置 、头足倒置 、姑置勿论 、安置 、宝置 、容置 、寝置
带"置"字的成语
一笑置之 、不容置喙 、不容置疑 、不容置辩 、不屑置辩 、不置可否 、不置褒贬 、倒置干戈 、冠履倒置 、别置一喙 、处置失当 、头足倒置 、姑置勿论 、投闲置散 、推心置腹 、推诚置腹 、措置乖方 、措置有方 、措置裕如 、断然处置 、无从置喙 、无可置喙 、无可置疑 、无可置辩 、无容置疑 、无庸置疑 、无庸置辩 、无置锥之地 、无置锥地 、有钱买马,没钱置鞍 、本末倒置 、束置高阁 、毋庸置疑 、淡然置之 、漠然置之 、置之不理 、置之不论 、置之不问 、置之不顾 、置之度外 、置之弗论 、置之死地 、置之死地而后快 、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脑后 、置之高阁 、置于死地 、置棋不定 、置水不漏 、置水之情 、置水之清 、置而不问 、置若罔闻 、置诸度外 、置诸高阁 、置身事外 、置酒高会 、置锥之地 、贫无置锥 、轻重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