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㘴的拼音: zuò 异体字:坐
部首: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8画 康熙字典:㘴(7画)
简体部首:土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8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口 土”
繁体部首: 土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字体结构:嵌套
五笔:KWFD 仓颉:ROG 郑码:JOB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68104
统一码:3634 笔顺: 丨フ一ノ丶一丨一
基本字义
(㘴)zuò
1 同“ 坐 ”。
康熙字典
〔古文〕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
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又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又【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又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又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
又【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又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又釋氏大坐曰跏趺。【蓮華經】結跏趺坐。
又與座通。【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正座也。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 本作。【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说文解字
止也。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此與畱同意。坐,古文坐。但臥切
(
(坐)古文。今古文行而小篆廢矣。止必非一人,故从二人。左傳:鍼莊子爲坐。凡坐獄訟,必兩造也。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