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謫的拼音: zhé 注音:ㄓㄜˊ 异体字:嘀讁谪
部首:言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18画 康熙字典:謫(18画)
简体部首:言部 部外笔画:11画 总笔画:18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言 啇”
繁体部首: 言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温柔,贤淑,时尚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YUMD 仓颉:YRYCB 郑码:SSUL 中文电码:6207 区位码: 四角号码: 00627
统一码:8b2b 笔顺编号: 411125141432512251 笔顺读写:捺横横横竖折横捺横捺撇竖折横竖竖折横 謫的笔顺 丶一一一丨フ一丶一丶ノ丨フ一丨丨フ一
謫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謫)zhé ㄓㄜˊ
謫zhé(ㄓㄜˊ)
⒈ 譴責,責備:眾人交謫。
⒉ 封建時代特指官吏降職,調往邊外地方:謫遷。謫降(jiàng )。謫戍。謫居。貶謫。
⒊ 變異:“庚午之日,日始有謫”。
方言集汇
粤语:zaak6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ak7 [客语拼音字汇] zag5 [海陆丰腔] zak7 [客英字典] zak7 [宝安腔] zak7 [梅县腔] zak7 [陆丰腔] shong1
潮州话:diah4
汉语大字典
[①][zhé]亦作“讁1”。“適4”的被通假字。
(1)谴责;责备。
(2)处罚;惩罚。
(3)特指古代官吏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
(4)指被流徙戍边的人。
(5)过错;缺点。
(6)灾祸。
(7)反常的云气。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陟革切,音摘。與讁同。【廣雅】責也。【玉篇】咎也,罪也,過也,怒也。【類篇】罰也。【左傳·成十七年】國子謫我。【註】譴責也。【史記·申屠嘉傳】議以謫罰,侵削諸侯。【前漢·武帝紀】天漢元年,發謫戍,屯五原。【老子·道德經】善言無瑕謫。
又變氣也。【左傳·昭三十一年】日始有謫。
又【玉篇】治革切【集韻】士革切,?音賾。【揚子·方言】怒也。【註】相責怒也。
又【集韻】丁歷切,音的。亦罰也。
又叶竹棘切,音陟。【柳宗元·懲咎賦】幸皇鑒之明宥兮,纍郡印而南適。惟罪大而寵厚兮,宜夫重仍乎禍謫。 【說文】本作?。
说文解字
罰也。从言啻聲。
罰也。从言啻聲。陟革切
(謫)罰也。从言啻聲。陟革切。十六部。
英语翻译
charge, blame; disgrace; demote; punish
带"謫"字的组词
贬謫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