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剚的拼音: zì 注音:ㄗˋ 异体字:事倳
部首:刂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0画 康熙字典:剚(10画)
简体部首:刂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0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事 刂”
繁体部首: 刂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文静,贤淑,聪颖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GKVJ 仓颉:JNLN 郑码:DJXK 中文电码:8125 区位码: 四角号码: 52000
统一码:525a 笔顺编号: 1251511222 笔顺读写:横竖折横折横横竖竖竖 剚的笔顺 一丨フ一フ一一丨丨丨
剚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剚)zì ㄗˋ
剚zì(ㄗˋ)
⒈ (用刀)刺:“拔小佩刀欲剚之。”
⒉ 以物插地。
方言集汇
粤语:si6 zi3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i5 zih5 [海陆丰腔] sii6 zih5 [梅县腔] zii5 [客英字典] zau3 zih3 ci5
详细解释
剚 zì
〈动〉
(1) 用刀刺入 [prick(with knife)]
拔小佩刀欲剚之。——洪皓《松漠纪闻》
一语不合,则剚以刃。——明· 周清源《西湖二集》
(2) 又如:剚刃(以刀刺入);剚耜(将耜插入地中。指翻耕土地)
(3) 以物插地 [stick in the ground]
及除地剚三丈版,命左右驰射。——《新唐书》
常用词组
剚刃
汉语大字典
[①][zì][《廣韻》側吏切,去志,莊。]同“倳1”。“事2”的被通假字。
(1)插。
(2)立。
(3)刺;杀。
(4)引申为割舍。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側吏切,音胾。揷刀也。【管子·輕重篇】春有以剚耕,夏有以剚耘。
又【正韻】置也。東方人以物揷地,皆爲剚。
又通作倳。【史記·張耳?餘傳】莫敢倳刃公之腹中者。【集韻】或作?,
又作?。
说文解字
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鉏史切〖注〗叓,《玉篇》古文事字。文二重一
(事)職也。㬪韵。職、記微也。古假借爲士字。鄭風曰。子不我思。豈無他事。毛曰。事、士也。今本依傳改經。又依經改傳。而此傳不可通矣。从史。省聲。鉏史切。一部。
英语翻译
stab
剚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zì
<动>把刀剑插入。丘迟《与陈伯之书》:“张绣~刃于爱子。”
带"剚"字的组词
剚刃 、剚腹 、放心剚刃 、枕戈剚刃 、理繁剚剧
带"剚"字的成语
枕戈剚刃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