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册”,名词解释定义是?
“黄册”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常见的主要指以下两种: 明朝赋役档案:它是明朝用以管理户口、征调赋役的重要制度性档案。
洪武十四年(1381 年),明朝政府在全国推行户帖制度的基础上编制黄册。
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记各户的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信息 。
每十年重新编造一次,因其册籍封面为黄色,所以被称为“黄册”。
黄册不仅是明朝征派赋役的依据,也是掌握人口变动和土地占有情况的重要资料,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起到了关键作用。
清代皇家档案:是清朝宫廷专门记载皇室谱系、人口繁衍等事务的重要典籍,又称玉牒。
清朝设立专门机构宗人府负责纂修、保管玉牒。
玉牒每十年纂修一次,详细记录皇族成员的世系、名字、生卒年月日时、嫡庶母、妻妾、封爵、子女等信息。
由于采用黄绫封面,民间俗称为“黄册” 。
它是研究清朝皇室家族历史以及宗法制度的重要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