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本草、本草学?
本草 “本草” 一词,在古代最初指的是记载药物的书籍,后来也用来指代中药。
中国古代认识和使用药物多以植物类药为主,“草” 代表植物,“本” 原意为草木的根,也有根源、基础之意,所以 “本草” 一开始主要是强调以植物类药物为基础来记录和应用药物知识 。
随着医药实践的发展,所涉及的药物范围不断扩大,包括动物、矿物等各类药物,但 “本草” 作为一个统称沿用下来,成为中药的代名词。
例如我们熟知的《本草纲目》,书中就收载了大量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各类药物,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记载和分类。
本草学 本草学是以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是中国传统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起源与发展:本草学起源很早,从远古时期人类在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和利用药物开始萌芽,历经各朝代不断发展和完善。
早期有《神农本草经》,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初步奠定了本草学的理论基础,对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等进行了阐述。
此后,历代医家不断总结新的用药经验,丰富本草学内容,如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性本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将本草学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该书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的药物学成就,收载药物数量众多,对药物的分类、形态、产地、炮制、功效等方面都有详细且系统的论述,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内容:本草学研究药物的多个方面,涵盖药物的名称、来源(包括原植物、动物、矿物等基原鉴定)、产地、采收季节、炮制方法(如何通过加工处理增强药物疗效、降低毒性等)、性味归经(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以及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还有药物作用的归属脏腑经络)、功能主治(药物所能发挥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应的病症)等。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积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用药方法,指导着中医临床用药。
总之,本草是中药的统称,本草学则是围绕中药展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二者紧密相连,共同承载着中国传统医药的智慧和实践经验。
- 上一篇:下列哪些不是当涂民歌?
- 下一篇:什么是普拍枋,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