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热证与热闭心包证有何联系和区别
营热证与热闭心包证皆为温热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证候类型,二者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 联系 病因相关:营热证与热闭心包证均由温热之邪侵袭人体所致。
外感温热病邪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若病情进展、邪气深入,可引发这两种证候。
一般而言,多先出现营热证,若病情进一步加重,则可能发展为热闭心包证。
病位关联:营热证病位主要在营分,热闭心包证病位主要在心包。
心主血脉,又藏神明,营分与心密切相关,营热内陷可扰乱心神,进而影响心包,导致心包受邪,出现热闭心包证。
所以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二者病位存在递进关系。
临床表现相似:营热证和热闭心包证都有神志异常表现。
营热证可见心烦不寐、时有谵语;热闭心包证则表现为神昏谵语、甚或昏聩不语。
此外,二者都有身热症状,且以夜间发热较为明显。
区别 病理变化 营热证:为温热病邪内陷营分,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主要病理变化。
此时邪热入营,劫灼营阴,但病情相对较轻,尚未严重影响心包的生理功能。
热闭心包证:是邪热内陷心包,窍机阻闭,以心窍闭阻为主要病理变化。
病情更为深重,邪热扰乱心神的程度更甚,导致神明失司。
临床表现 身热程度:营热证以身热夜甚为主,热势相对较缓;热闭心包证身热程度较重,可出现高热不退。
神志症状:营热证神志症状相对较轻,多表现为心烦不宁、时有谵语,患者意识尚清,但精神状态不佳;热闭心包证神志症状严重,出现神昏谵语甚至昏迷不醒,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无反应。
其他伴随症状:营热证可见斑疹隐隐,口干不甚渴饮,舌质红绛等;热闭心包证可伴有舌蹇肢厥,即舌体强硬、言语不利,四肢厥冷等症状。
治疗原则 营热证:治疗以清营泄热为主,透热转气,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常用方剂如清营汤,药物包括水牛角、生地、玄参、麦冬等清营滋阴之品,佐以银花、连翘、竹叶等轻清透泄之药,以引营热外达。
热闭心包证:治疗以清心开窍为主,常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清心开窍之品,以开闭醒神、清除心包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