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儿童教育 > 学习成长 > 详情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3篇)

《小数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能正确区分小数的性质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经历探索小数性质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化简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小数性质的本质,能正确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创设情境:老师去超市购物,看到两种商品的价格标签,一种铅笔标价是0.3元,另一种橡皮标价是0.30元。引导学生思考:0.3元和0.30元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价格一样吗?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小数的性质。

 

新课教学(25分钟)

探究小数的性质(15分钟)

直观演示:在黑板上画出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分别将第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用小数0.3表示;将第二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30份,用小数0.30表示。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大小,发现0.3 = 0.30。

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举例,如0.5和0.50,1.2和1.20等,通过在数轴上表示或其他方法,探究它们的大小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等式,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性质的应用(10分钟)

化简小数:讲解如何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如将0.70化简为0.7,105.0900化简为105.09等。强调化简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其他位置的“0”不能去掉。

改写小数:教学如何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前提下改写小数,如将0.2改写成三位小数是0.200,将5改写成两位小数是5.00等。让学生明白改写小数时,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课堂小结(5分钟)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再次明确小数性质的重点内容和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巩固练习(10分钟)

出示练习题,如判断哪些小数可以化简,将给定的小数进行化简或按要求改写等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作业布置(5分钟)

书面作业:课本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性质的知识。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数的性质,如商品价格标签、药品说明书等,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直观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的概念,但部分学生在应用小数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时仍出现一些错误,如对“末尾”的理解不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针对性的练习,注重对易错点的强调和讲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创设问题情境:老师有一个三角形,但是不小心把其中一个角撕掉了(展示一个缺角的三角形),只知道另外两个角的度数,能不能求出撕掉这个角的度数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新课教学(25分钟)

探索三角形内角和(15分钟)

测量法: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用量角器测量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然后计算出每个三角形内角的和。小组内交流测量结果,发现虽然测量结果略有差异,但都接近180°。

剪拼法: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尝试拼在一起,看看能拼成一个什么样的角。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三个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而平角是180°,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折拼法:让学生尝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通过折叠的方法拼在一起。学生经过实践操作,也能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进一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10分钟)

讲解例题:已知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通过具体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进行求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与三角形内角和有关的问题,并互相解答,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5分钟)

请学生分享本节课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和收获。

教师总结强调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重要结论,以及在探究过程中所运用的数学方法和思想。

 

巩固练习(10分钟)

布置练习题,如已知三角形两个角求第三个角,判断给出的三个角能否组成三角形等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强化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作业布置(5分钟)

书面作业:课本相关练习题,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掌握。

拓展作业:让学生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制作一个创意小手工,如三角形拼图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实验探究方法,学生积极参与到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过程中,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在剪拼和折拼操作时不够熟练,影响了对结论的验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提前让学生熟悉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步骤。同时,在应用环节,应增加更多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乘法分配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表达式。

能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能正确区分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等运算定律。

能根据算式特点合理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创设生活情境: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每件上衣50元,每条裤子30元,一共要订做40套校服,需要多少钱?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计算。

学生可能会列出两种方法:(50 + 30)×40 和 50×40 + 30×40,计算结果都是3200元。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乘法分配律。

 

新课教学(25分钟)

探究乘法分配律(15分钟)

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25 + 15)×4 和 25×4 + 15×4,(6 + 4)×8 和 6×8 + 4×8 等,让学生分别计算每组算式的结果,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等式,从数字、运算符号、运算顺序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 + b)×c = a×c + b×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10分钟)

讲解例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如 25×(40 + 4),引导学生将其展开为 25×40 + 25×4,再进行计算。

让学生尝试练习一些类似的题目,如 36×(100 + 2),125×(8 + 80)等,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出现的错误。

 

 

课堂小结(5分钟)

请学生说一说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收获。

教师总结乘法分配律的重点内容,强调在运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正确判断算式是否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等。

 

巩固练习(10分钟)

布置练习题,包括判断哪些算式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等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作业布置(5分钟)

书面作业:课本课后练习题,巩固乘法分配律的知识。

拓展作业: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些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并解答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乘法分配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参与,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在应用环节,部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变形运用不够熟练,容易出现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乘法分配律不同形式的练习,通过多样化的题型让学生熟悉其应用。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比乘法分配律与其他运算定律的区别,避免混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您可能感兴趣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3篇)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3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牛顿第一定

最好的奖赏作文(范文3篇)

最好的奖赏作文(范文3篇)

最好的奖赏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都在追寻着各种各样的奖赏。它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3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3篇)

《劝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积累文言实

小学生写景作文(范文3篇)

小学生写景作文(范文3篇)

作文一:《美丽的秋天》有人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有人喜欢骄阳似火的

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范文3篇)

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范文3篇)

《东南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在地图上准确

珍惜所拥有的青春作文(范文3篇)

珍惜所拥有的青春作文(范文3篇)

作文一:《珍惜所拥有的青春》青春,宛如一首激昂的乐章,充满了活力与

我得到了教训作文(范文3篇)

我得到了教训作文(范文3篇)

我得到了教训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有一件事犹如一颗璀璨的星星,时刻提

高三政治复习计划(范文3篇)

高三政治复习计划(范文3篇)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复习的基础阶段

初一英语试题及答案(范文3篇)

初一英语试题及答案(范文3篇)

初一英语试题(一)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______ is your fath

高中作文讲评课教案(范文3篇)

高中作文讲评课教案(范文3篇)

高中作文讲评课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