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优秀读后感范文(范文3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之一
初读《呼兰河传》,只觉文字平淡质朴,叙述缓缓悠悠,像是一位老人在冬日暖阳下,不紧不慢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可越往后读,那些看似琐碎的片段,却如潮水般将我淹没,让我沉浸在呼兰河小城那独特的氛围中,久久不能释怀。
书中描绘的呼兰河小城,是一个封闭、落后且充满着封建迷信色彩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过着刻板、单调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是小城的一个独特存在。它常常困住过往的车马和行人,可人们宁愿看着闹剧一次次上演,也不愿齐心协力将泥坑填平。这小小的泥坑,仿佛是小城人们麻木、守旧思想的象征,他们安于现状,不愿做出改变,哪怕改变能带来显而易见的便利。
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善良却又愚昧,冷漠却又热心。团圆媳妇的遭遇让我尤为痛心。那个原本活泼开朗的小姑娘,仅仅因为不符合小城人们所谓的“规矩”,就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婆婆为了“调教”她,对她拳打脚踢,还请神婆跳大神驱邪。周围的人不但没有伸出援手,反而津津有味地围观这场悲剧,甚至参与其中,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在他们眼中,传统的礼教和习俗高于一切,个人的生命和尊严微不足道。这种集体的愚昧无知,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哀和愤怒。
然而,在这黑暗压抑的氛围中,祖父的园子却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作者萧红的童年。园子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蝴蝶、蚂蚱在其间飞舞跳跃。萧红和祖父在园子里劳作、玩耍,祖父耐心地教她辨认各种植物,给她讲有趣的故事。在这里,萧红感受到了自由、快乐和无尽的爱。祖父的形象是那么和蔼可亲、温暖慈祥,他给予了萧红在这个冷漠世界里最珍贵的关怀和呵护。园子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空间,更是萧红心灵的避风港,是她童年美好回忆的寄托。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呼兰河传》不仅仅是萧红对自己童年的回忆,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它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看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萧红对自由、对爱的执着追求。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她用文字为自己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也为我们后人照亮了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平等的时代,但《呼兰河传》所揭示的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要警惕那些陈旧观念的束缚,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和幸福。同时,我们也要像萧红一样,在困境中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坚强和勇气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呼兰河传》读后感之二
合上《呼兰河传》,我的心中五味杂陈,仿佛刚刚从那个遥远的呼兰河小城归来,带着满心的感慨与惆怅。萧红用她细腻而又质朴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独特的东北小城画卷,这幅画卷里有欢笑、有泪水、有温暖、更有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书中的呼兰河小城,是一个充满着烟火气却又略显沉闷的地方。大街小巷,店铺林立,人们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过着看似平静实则单调乏味的生活。呼兰河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深受封建传统的影响,他们遵循着古老的习俗,对一些荒诞不经的事情深信不疑。比如那一年一度的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等活动,与其说是娱乐,不如说是他们在困苦生活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方式。这些活动背后,隐藏着小城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只是这种渴望被深深掩埋在封建迷信的土壤里,难以生根发芽。
在众多人物中,小团圆媳妇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她本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呼兰河小城。然而,迎接她的却是一场噩梦。在婆婆的眼中,她不符合传统意义上“好媳妇”的标准,于是便开始了对她的“改造”。从最初的打骂,到后来的“跳大神”治病,小团圆媳妇遭受了无尽的折磨。周围的人不仅没有对她表示同情,反而在一旁指指点点,甚至参与到这场迫害中来。小团圆媳妇的命运,是那个时代无数女性命运的缩影,她们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毫无反抗之力,只能默默承受着痛苦,直至生命的消逝。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残酷与无情,它就像一把无形的刀,一点点地割碎了人们的尊严和希望。
与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形象。祖父是呼兰河小城里的一抹亮色,他善良、和蔼、富有童心。在祖父的园子里,萧红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园子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萧红在这里自由地奔跑、玩耍,与祖父一起劳作、嬉戏。祖父给予了萧红充分的关爱和自由,让她在这个压抑的小城里,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温暖天地。祖父的存在,不仅是萧红童年的依靠,更是她心中对美好人性的坚守。在那个黑暗的时代,祖父的形象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萧红前行的道路,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温暖、最美好的一面。
《呼兰河传》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个人记忆的作品,更是对那个特定时代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萧红通过对呼兰河小城日常生活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对生命的漠视。她用平淡的文字,诉说着不平淡的故事,让我们在看似琐碎的生活细节中,感受到了时代的沉重与悲哀。同时,这本书也让我们看到了萧红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身处困境,她依然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用文字记录下那些曾经的美好与伤痛。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考,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相对自由和平等的时代,但历史的阴影依然存在。我们应该从《呼兰河传》中汲取教训,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同时也要警惕那些潜在的陈旧观念对我们思想的侵蚀。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人性中的美好品质,用爱和关怀去温暖这个世界,让类似小团圆媳妇的悲剧不再重演。
《呼兰河传》读后感之三
《呼兰河传》是萧红用生命谱写的一首关于故乡的挽歌,字里行间流淌着她对呼兰河小城深深的眷恋与无尽的哀愁。这部作品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却以其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真实质朴的情感,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走进呼兰河小城,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烟火气却又略显沉闷的世界。小城的街道狭窄而破旧,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东二道街的大泥坑,是小城的标志性景观,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平日里,泥坑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同时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乐趣来源。人们在泥坑边围观车马陷入困境,议论纷纷,却没有人真正想去改变这一现状。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小城人们的麻木与守旧,他们习惯于在既定的生活模式中徘徊,不愿意打破常规,哪怕这种常规给他们带来了诸多困扰。
呼兰河小城的人们,生活在封建礼教的重重枷锁之下。他们的思想被传统观念牢牢束缚,对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习以为常。小团圆媳妇的遭遇便是最好的例证。这个年轻的女孩,原本有着鲜活的生命和美好的憧憬,却因为不符合小城人们所谓的“规矩”,而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婆婆为了“驯化”她,用尽各种手段,从打骂到请神婆跳大神,无所不用其极。而周围的人,不仅没有对小团圆媳妇伸出援手,反而在一旁冷眼旁观,甚至参与到这场迫害之中。他们的冷漠和愚昧,让人感到心寒。在那个时代,封建礼教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人们的心灵紧紧包裹,让他们失去了基本的同情心和判断力。
然而,在这黑暗压抑的氛围中,祖父的园子却如同一方净土,给萧红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温暖。园子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各种昆虫在草丛中穿梭飞舞。萧红在园子里与祖父一起劳作、玩耍,听祖父讲那些有趣的故事。祖父的爱是那么无私和包容,他给予了萧红充分的自由和尊重,让她在这个小小的园子里,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纯真。祖父的形象,是那么高大而温暖,他是萧红童年的守护者,也是她心中永远的依靠。
萧红在书中对呼兰河小城的描写,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她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小城的风土人情、人物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她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那段逝去时光的怀念。同时,她也通过对小城生活的描写,对封建礼教、愚昧无知等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她的文字,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厚爱,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哀。
读完《呼兰河传》,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萧红的人生经历有了更多的感慨。萧红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磨难,但她却用文字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作品,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警示。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自由和平等,不要让封建礼教的悲剧再次上演。同时,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们的心灵,引发人们对生活、对人性的思考。
在这个繁华喧嚣的现代社会,我们或许很难想象呼兰河小城那样的生活,但《呼兰河传》却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痕迹,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中的美好与丑恶始终存在。我们应该从萧红的作品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弘扬人性中的美好品质,用爱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 上一篇:我心中的项羽作文(范文3篇)
- 下一篇:初一作文(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