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的故事
解缙妙对讽权贵
解缙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但出身贫寒。有个有权有势的乡绅,听说解缙善对对子,想借机羞辱他一番。
新春佳节,乡绅在家门口贴了一副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然后让家人把解缙找来,要他对下联。解缙早就看不惯这个乡绅平日里仗势欺人的模样,于是灵机一动,对道:“娘增岁月爹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乡绅一听,大发雷霆,吼道:“哪有这样对的,你这不是成心咒我爹娘吗?”解缙却不慌不忙地说:“您上联说‘人增寿’,我下联对‘爹增寿’,这是顺着您的意思来呀。要是您不满意,那我把下联改成‘娘增岁月爹增寿,官添俸禄财添库’,您看如何?”乡绅听了,无言以对,心里却暗暗恨上了解缙。
后来,这位乡绅宴请宾客,又把解缙叫去作陪。席上,乡绅指着一道菜出了个上联刁难解缙:“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解缙一听,知道这是在骂自己,毫不客气地回敬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众人听了,有的忍不住偷笑,乡绅则气得脸色铁青,却又无可奈何。
郑板桥巧对对联免灾
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潍县任知县。当地有个大财主,为人刻薄吝啬,欺压百姓。这年春节,财主为了附庸风雅,求郑板桥给他写一副春联。郑板桥想借此机会教训一下这个财主,便挥笔写下:“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 。
财主看了,不明就里,只觉得这对子写得与众不同,便高高兴兴地贴在了门上。大年初一,过往行人看到这副春联,先是一愣,接着便哄堂大笑。原来,这副春联隐含着“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的意思,是在讽刺财主家缺衣少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财主得知后,恼羞成怒,认为郑板桥故意羞辱他,便到县衙告状,说郑板桥写春联侮辱他。郑板桥却不紧不慢地说:“大人息怒,我写这副春联,是为了给您祈福。‘二三四五’,寓意您家人口兴旺,子孙满堂;‘六七八九’,表示您家财源广进,富贵长久;横批‘南北’,意思是您家的生意做遍了天南地北。这是多好的一副春联啊,您怎么能说是侮辱您呢?”财主听了,无言以对,自知理亏,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苏轼与佛印的楹联趣事
苏轼与好友佛印和尚交往密切,常在一起谈诗论对,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楹联故事。
有一次,苏轼和佛印一同乘船游玩。船行至江中,苏轼看到岸边有一只狗在啃骨头,灵机一动,指着狗对佛印说:“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一听,知道苏轼在拿他打趣,微微一笑,将手中题有苏轼诗句的扇子抛入江中,说道:“水流东坡诗(尸)。”两人相视大笑,这巧妙的应对令人叫绝。
还有一回,苏轼到寺庙拜访佛印。刚走进寺庙,苏轼抬头看见庙门旁的旗杆上挂着一面旗帜,在风中飘扬,便顺口说出上联:“旗上画龙,龙不动,旗动。”佛印一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直到傍晚,两人走到湖边散步,看到湖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佛印灵感突发,对苏轼说:“我有下联了——池中栽藕,藕难留,池留。”苏轼听后,不禁点头称赞,二人的才情在这一来一往的楹联对答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
- 上一篇:《文化苦旅》的读后感(范文3篇)
- 下一篇:水浒传读后感(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