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句子摘抄(范文3篇)
《昆虫记》句子摘抄(一)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当作邻居一样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观察蝉的时间之长,体现出作者对蝉的熟悉程度,也流露出作者对这些小昆虫的喜爱之情。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
赏析:此句运用动作描写,“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重重地击打”“用力地把它压紧”等词语,细致入微地描绘出螳螂捕食蝗虫时的迅猛和凶狠,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激烈的捕食场景。
玻璃池塘的水中原本潜伏着一打水甲虫,它们游泳的姿态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有一天,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感觉到此次攻击来势凶猛,不易抵抗,就想出了金蝉脱壳的妙计,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赏析:这段文字充满了趣味性,作者通过描写水甲虫捕食石蚕以及石蚕巧妙逃脱的过程,展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生存法则。“不慌不忙”“一眨眼间”等词语,将石蚕的冷静和逃脱速度之快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了昆虫们在自然界中的智慧与生存技巧。
《昆虫记》句子摘抄(二)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吓退天敌。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瓢虫的身体比作半粒豌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瓢虫身体的形状特点。同时详细描述了瓢虫鞘翅的颜色和斑纹,让读者对瓢虫的外形有了清晰的认识,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
见过螳螂的人,都会十分清楚地发现,它的纤细的腰部非常的长。不光是很长,还特别的有力呢。与它的长腰相比,螳螂的大腿要更长一些。而且,它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一共有三个。
赏析:作者运用了细致的描写手法,按照从腰部到大腿的顺序,依次介绍螳螂身体各部分的特点,如“非常的长”“特别的有力”“十分锋利”等词语,准确地描绘出螳螂身体结构的特征,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螳螂的清晰形象。
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赏析:此句将水甲虫拟人化,“凶狠地撕扯”“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等描写,赋予水甲虫人类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水甲虫在捕食失败后的状态,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昆虫记》句子摘抄(三)
蜘蛛在母性方面的表露甚至比猎取食物时所显示的天才更令人叹服。它的巢是一个丝织的袋,它的卵就产在这个袋里。它这个巢要比鸟类的巢神秘,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气球,大小和鸽蛋差不多,底部宽大,顶部狭小,顶部是削平的,围着一圈扇蛤形的边。
赏析:通过对比蜘蛛在母性方面和猎取食物时的表现,突出强调了蜘蛛在母性方面的独特才能。接着详细描述蜘蛛巢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像一个倒置的气球”的比喻,使读者对蜘蛛巢有了直观的印象,体现出作者对蜘蛛生活习性观察的深入。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赏析: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石蚕当作不擅长游泳的水手来写,“笨拙”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石蚕游泳时的状态。同时解释了石蚕游泳动作不灵活的原因,以及它下沉的方式,让读者对石蚕的生活习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松蛾的卵在九月里孵化。在那时候,如果你把那小筒的鳞片稍稍掀起一些,就可以看到里面有许多黑色的小头。它们在咬着,推着它们的盖子,慢慢地爬到小筒上面,它们的身体是淡黄色的,黑色的脑袋有身体的两倍那么大。它们爬出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吃支持着自己的巢的那些针叶,把针叶啃完后,它们就落到附近的针叶上。常常可能会有三四个小虫恰巧落在一起,那么,它们会自然地排成一个小队。这便是未来大军的松毛虫雏形。
赏析:这段文字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记录了松蛾卵孵化的过程以及幼虫出生后的行为。“咬着”“推着”“爬”“吃”等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绘出松蛾幼虫的活动,使读者仿佛亲眼见证了松毛虫从孵化到形成小队的成长历程,感受到昆虫世界生命诞生的奇妙。
- 上一篇: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5篇
- 下一篇:做个文明人倡议书(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