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骨穴位图
腰骶骨部位分布着多个重要穴位,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八髎穴 位置:分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髎”。
大致位于腰骶部,臀部上方。
功效:可调节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病症;改善小便不利、遗精、阳痿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还能缓解腰骶部疼痛、下肢痿痹等。
主治:常用于治疗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炎症,以及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腰阳关 位置: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站立位,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处,即第4腰椎棘突,其下方凹陷处就是腰阳关。
功效:具有温肾阳、强腰膝、祛寒湿的作用。
主治:对腰部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等有一定治疗效果,尤其适用于因寒湿阻滞、肾阳亏虚引起的病症。
命门 位置: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约与肚脐相对应的背部脊柱处。
功效:有培元固本、益肾壮阳、强健腰膝的功效。
主治:可用于治疗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白浊、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等症,对于肾阳不足导致的各种身体虚弱症状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肾俞 位置: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先找到第2腰椎棘突(可通过触摸双侧肋弓下缘连线与脊柱交点,向上推两个椎体即为第2腰椎棘突),再旁开约两横指宽处。
功效:能益肾助阳、强腰利水。
主治:主要用于治疗肾虚病证,如头晕、耳鸣、耳聋、腰腿酸痛、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等,还可辅助治疗泌尿系统疾病。
大肠俞 位置: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与腰阳关穴相平,旁开约两横指处。
功效:有调和肠胃、理气止痛的作用。
主治:常用于治疗腹胀、腹泻、便秘等肠道疾病,以及腰骶疼痛等。
腰骶骨穴位图(1)
腰骶骨穴位图(2)
腰骶骨穴位图(3)
腰骶骨穴位图(4)
腰骶骨穴位图(5)
腰骶骨穴位图(6)
腰骶骨穴位图(7)
腰骶骨穴位图(8)
腰骶骨穴位图(9)
腰骶骨穴位图(10)
腰骶骨穴位图(11)
腰骶骨穴位图(12)
腰骶骨穴位图(13)
腰骶骨穴位图(14)
腰骶骨穴位图(15)
腰骶骨穴位图(16)
腰骶骨穴位图(17)
腰骶骨穴位图(18)
腰骶骨穴位图(19)
腰骶骨穴位图(20)
腰骶骨穴位图(21)
腰骶骨穴位图(22)
腰骶骨穴位图(23)
腰骶骨穴位图(24)
腰骶骨穴位图(25)
腰骶骨穴位图(26)
腰骶骨穴位图(27)
腰骶骨穴位图(28)
腰骶骨穴位图(29)
腰骶骨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