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穴位图片
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特色的穴位,它们在日常保健和一些病症的辅助治疗方面有一定应用: 四缝穴 位置:在第2至第5指掌面,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
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也可调理脾胃、消食导滞。
在民间,常用于改善小孩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等情况。
操作方法:一般采用点刺放血的方法。
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毫针点刺穴位,挤出少量淡黄色透明黏液或血液。
也可进行按揉,用拇指指腹依次按揉各手指的四缝穴,每穴按揉3 - 5分钟,每日1 - 2次。
十宣穴 位置: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功效:具有醒脑开窍、清热止痛的作用。
民间常用来急救,如昏迷、晕厥、中暑、癔病、小儿惊厥等急症。
操作方法:通常采用点刺放血。
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迅速点刺,挤出数滴血。
紧急情况下,也可用尖锐物品(如缝衣针消毒后)快速点刺。
平时也可自行用拇指和食指捏拿十宣穴,每穴捏拿1 - 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可起到一定保健提神作用。
落枕穴 位置:在手背侧,当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
功效:顾名思义,主要用于治疗落枕,对于颈部疼痛、活动不利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同时,对前臂疼痛、手指麻木等也有一定作用。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落枕穴,力度由轻到重,以能耐受为度,边按压边让患者活动颈部,左右两侧穴位可交替进行,每次按压3 - 5分钟。
鱼腰穴 位置: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功效:有明目、镇惊、安神的作用。
民间常用于缓解眼部疲劳、眼痛、眼睑跳动等症状,对头痛、眩晕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操作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柔地按揉鱼腰穴,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30 - 50次,力度适中,以局部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每日可操作2 - 3次。
二白穴 位置: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各1穴,一臂2穴,左右两臂共4穴。
功效:主要功效为调和气血、提肛消痔,在民间常用于辅助治疗痔疮、脱肛等肛肠疾病,还对前臂痛、胸胁痛有一定缓解作用。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二白穴,每次按揉5 - 10分钟,每日1 - 2次。
按揉时可适当加大力度,以穴位处产生明显酸胀感为佳 。
民间穴位图片(1)
民间穴位图片(2)
民间穴位图片(3)
民间穴位图片(4)
民间穴位图片(5)
民间穴位图片(6)
民间穴位图片(7)
民间穴位图片(8)
民间穴位图片(9)
民间穴位图片(10)
民间穴位图片(11)
民间穴位图片(12)
民间穴位图片(13)
民间穴位图片(14)
民间穴位图片(15)
民间穴位图片(16)
民间穴位图片(17)
民间穴位图片(18)
民间穴位图片(19)
民间穴位图片(20)
民间穴位图片(21)
民间穴位图片(22)
民间穴位图片(23)
民间穴位图片(24)
民间穴位图片(25)
民间穴位图片(26)
民间穴位图片(27)
民间穴位图片(28)
民间穴位图片(29)
民间穴位图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