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健康常识 > 详情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有多个穴位与身体脏腑经络相连,刺激这些穴位对通便有一定辅助作用,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涌泉穴 位置: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

功效:中医认为,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刺激涌泉穴可激发肾经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对于因阴虚肠燥引起的便秘,有滋阴降火、润肠通便的作用。

按摩方法:每晚睡前,先用温水泡脚15 - 20分钟,使足部血液循环加快。

然后坐在椅子上,将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的大腿上,用拇指指腹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推按涌泉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处有微微酸胀感为宜,每次推按100 - 200次,双脚交替进行。

也可以用艾灸的方式,点燃艾条后,距离涌泉穴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以局部皮肤温热但不灼痛为度,每次艾灸15 - 20分钟,每周2 - 3次。

失眠穴 位置:在脚底的后半部,脚跟的中心位置 。

功效:此穴位虽名为失眠穴,但对肠胃功能也有一定调节作用。

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

尤其适用于因精神压力大、焦虑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便秘。

按摩方法:采用指压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垂直按压失眠穴,每次按压3 - 5秒,然后松开,重复操作50 - 100次,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

也可以使用按摩球,将按摩球放在脚底失眠穴位置,来回滚动按摩,力度以个人能承受为宜,每次按摩5 - 10分钟。

大肠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足足底外侧缘,跟骨前缘,呈一横带状区域;及双足足底中部,横结肠反射区的内侧,呈竖带状区域 。

功效:根据反射疗法理论,刺激足底的大肠反射区,可直接调节大肠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排出,从而缓解便秘问题。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沿着大肠反射区的位置,从外向内或从上向下进行推按,手法要均匀、缓慢,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麻胀感为度。

每次推按100 - 150次,每天坚持按摩2 - 3次。

小肠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足足底中部,被横结肠反射区分割为上下两部分,呈“凹”字形区域 。

功效:小肠在人体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刺激小肠反射区,有助于增强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促进食物残渣顺利进入大肠,进而改善便秘情况。

按摩方法:用食指关节或按摩棒,以适当力度在小肠反射区进行点按,每个点按3 - 5秒,然后移动到下一个点,依次进行按摩,整个反射区按摩时间约5 - 10分钟,每天1 - 2次。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1)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2)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3)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4)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5)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6)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7)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8)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9)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10)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11)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12)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13)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14)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15)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16)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17)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18)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19)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20)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21)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22)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23)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24)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25)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26)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27)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28)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29)

足底穴位图通便

足底穴位图通便(30)

您可能感兴趣

右边耳蜗穴位图

右边耳蜗穴位图

标准耳穴定位图健康养生 穴位耳朵 耳穴笔记:耳鸣耳穴预防甲流一

民间穴位图片

民间穴位图片

中医养生需找对穴位.保存收藏50个养生保健大穴,解决您生活中 董

眼筋穴位图

眼筋穴位图

灵艾四季艾黄金眼贴新品成功研发上市中医护眼8大穴位6015眼睛疲

手止痛穴位图

手止痛穴位图

中医人体穴位分布及作用:《全息手穴图》 中医认为手部经络穴位丰

针炙穴位图像

针炙穴位图像

中医针灸人体穴位图经络模型人全身经络可扎针医学十二铜人男女pc

肩髎部穴位图

肩髎部穴位图

手少阳三焦经(肩髎)穴 按摩肩髃穴的作用1,疏经利节:肩髃穴位于肩

腹脘穴位图

腹脘穴位图

中脘穴属任脉,也是胃的募穴;中即中间,脘即胃脘,此穴当胃脘之中部

前胸穴位图肚子

前胸穴位图肚子

胸腹穴位的位置,功效,保养方法~.中医师承 中医师承和确 经常按摩

面部右侧穴位图

面部右侧穴位图

面部穴位图正本承源 皮肤管理师一定要熟悉面部穴位,只有完全掌握

肩膀缝隙穴位图

肩膀缝隙穴位图

肩井穴:缓解肩颈疼痛的有效穴位(肩井穴的穴位位置和按摩方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