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土有哪些?有什么特性?
粉土不同于粘性土和砂土,其粉粒含量占绝对优势,粗粒和粘粒含量较少。其粉土成因类型不一,所表现的工程性质相差很大。土中水多为自由水,极易振动液化失水、地基承载力低,是工程建设经常遇到的土类之一。那粉土有哪些?有什么特性?
粉土按形成原因可以分为风成粉土、水成粉土、残积粉土。
风成粉土
由于风力的携带、沉积作用,形成的含有较大孔隙的土,习惯上称为黄土。由于残坡积作用和重力堆积作用,广泛分布于丘岗、坡麓、河流阶地上的土,也具大孔结构和湿陷性,其物理性质、工程性质与黄土相似,称为次生黄土。黄土、次生黄土中粉粒占优,砂粒和粘粒含量较少,多表现为粉土、粉质粘土、含砂粉质粘土。
水成粉土
土粒在水力作用下,经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满足规范要求的土。根据其搬运距离、沉积环境、沉积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山区粉土、平原粉土。
山区粉土
在水力作用下,土粒搬运距离短,一般分布于丘岗、坡麓、冲洪积扇缘、阶地上。这类土一般含僵石结核和一定数量的粗粒组,埋藏较浅,一般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属欠固结状态。工程性质与风成黄土相近。
平原粉土
在水力作用下,土体经长途携带、沉积的粉土。广泛分布于冲洪积平原、河流三角洲、沿海平原,是工程建设经常遇到的土层。此类粉土经长途搬运磨圆,粒度成份单一,粉粒占绝对优势,大于0.075mm的粗粒组几乎没有;小于0.005mm的粘粒组较少,颗粒级配曲线较陡,Cu值很小。由于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多为饱和粉土,具有以下性质:
1、现场标准贯入击数较低,地基承载力低,为平原地区不良地基。各地在饱和粉土勘探、地基处理、基础设计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系统地、准确地对粉土定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工程实际上具有重大意义。
2、极易振动液化失水。土样在现场勘探、包装、运输、室内试验过程中,多次振动液化失水,室内所测定的含水量偏低、孔隙比偏小,由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偏大,不能完全代表原状土的指标,偏于不安全。
3、土层压缩沉降量大,压缩固结稳定较快。土样经多次振动液化,已部分排水固结,压缩取样多为扰动样,室内测定的压缩系数较小,a1-2一般小于0.3MPa-1,判断为中低压缩性,与实际情况不符,偏于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