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葡萄糖效应,名词解释定义是?
葡萄糖效应(glucose effect)又称葡萄糖阻遏或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效应,是指在同时存在葡萄糖和乳糖(或其他糖类)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时,大肠杆菌优先利用葡萄糖,只有当葡萄糖消耗殆尽后才会开始利用乳糖的现象。
从分子机制层面来看,这一效应与基因表达调控密切相关。
当环境中有葡萄糖存在时,细胞内的cAMP(环腺苷酸)浓度较低。
cAMP可与一种名为CAP(分解代谢物激活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能够结合到某些操纵子(如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区域,增强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能力,从而促进相关基因转录,使细菌可以利用相应糖类。
但由于葡萄糖存在时cAMP浓度低,无法有效形成CAP-cAMP复合物,即便此时有乳糖存在,乳糖操纵子也处于关闭或低活性状态,细菌优先利用葡萄糖进行代谢。
当葡萄糖耗尽,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形成的CAP-cAMP复合物结合到乳糖操纵子启动子区域,促进与乳糖代谢相关基因(如β-半乳糖苷酶基因等)的转录和表达,细菌开始利用乳糖作为碳源 。
葡萄糖效应本质上反映了细菌在复杂营养环境中,为高效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所进化出的一种精细的基因表达调控策略,确保优先利用最容易代谢的能源物质,以适应环境变化并维持自身生存和生长。
- 上一篇:什么是巴洛克文学,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扭亏为盈什么意思?扭亏为盈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