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的确定方法?
视距三角形的定义 视距三角形是指在平面交叉路口处,由一条道路进入路口行驶方向的最外侧的车道中线与相交道路最内侧的车道中线的交点为顶点,两条车道中线各按其规定车速停车视距的长度为两边,所组成的三角形。
在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允许有阻碍司机视线的物体和道路设施存在,以确保行车安全。
视距三角形的确定方法 确定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它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部分组成。
停车视距与车辆行驶速度密切相关,不同等级的道路和设计车速对应不同的停车视距标准值。
一般可通过查阅相关的道路设计规范来获取具体数值。
例如,设计车速为60km/h时,停车视距可能约为75m 。
找出视距三角形的顶点 视距三角形的顶点是两条相交道路最靠右侧的车道中心线的交点。
这个点是确定视距三角形形状和范围的关键起始点。
绘制视距线 从视距三角形的顶点开始,分别沿着两条相交道路最靠右侧车道的中心线,按照停车视距的长度向外量取并标记。
例如,在一条东西向和一条南北向相交的道路中,从交点出发,沿着东西向道路右侧车道中心线向东量取停车视距长度,沿南北向道路右侧车道中心线向南量取停车视距长度。
连接端点形成视距三角形 将上述在两条道路上量取停车视距长度后得到的两个端点相连,这样就与顶点一起构成了视距三角形。
通过以上步骤确定的视距三角形,明确了在道路交叉口处保证行车安全所需的通视空间范围,规划设计时要确保该范围内无遮挡视线的物体,如建筑物、广告牌、树木等,以保障驾驶员在进入路口前能及时观察到相交道路上的交通状况,做出正确的驾驶决策。
- 上一篇:应变的单位为()。
- 下一篇:什么是卷杀,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