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竖三民”,名词解释定义是?
“竖三民”是指于右任于1909年5月至1910年10月在上海相继创办的三份革命报纸:《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
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又互相衔接,因此被人们称为“竖三民” 。
以下是对这三份报纸的简单介绍: 《民呼日报》:1909年5月15日创刊,该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大声疾呼,揭露清政府的腐败黑暗,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积极报道各地的抗捐、抗税等斗争,因而遭到清政府的忌恨。
同年8月,仅仅出版92天的《民呼日报》就被查封。
《民吁日报》:《民呼日报》被封后,于右任不屈不挠,在1909年10月3日又创办了《民吁日报》。
“吁”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呼”字去掉两点,象征即使被挖掉双眼仍要为民呼吁;二是表示民众的吁求。
该报继承了《民呼日报》的革命精神,继续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尤其对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吞并中国东北的阴谋进行了深刻揭露。
但仅出版48天,就因触怒日本政府而被查封。
《民立报》:1910年10月11日,于右任创办《民立报》。
此报言论更加激烈,成为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革命报纸。
它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积极报道各地的革命活动,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在当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竖三民”在宣传革命思想、推动民主革命进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