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R的本质特点及CPFR的实施步骤。
CFR本质特点 CFR即成本加运费(Cost and Freight),是国际贸易术语之一。
它具有以下本质特点: 价格构成:CFR 术语下,卖方报价包含货物成本以及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运费,但不包括保险费。
这意味着买方需要自行安排货物运输保险事宜,承担货物在运输途中的风险损失投保责任。
例如,中国某企业向美国出口一批服装,以 CFR 纽约价格成交,卖方负责将货物装上运往纽约的船舶,并支付从装运港到纽约港的运费,但不负责办理货物运输保险。
交货地点与风险转移:卖方在装运港将货物装上船时,即完成交货义务。
货物越过船舷(在《2010 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强调货物装上船)后,风险就从卖方转移至买方。
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损坏或灭失,买方也不能因此拒绝支付货款,需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付款义务。
比如货物在运输途中遭遇恶劣天气受损,只要货物已按规定在装运港装上船,风险已转移给买方,买方需承担损失。
运输安排:卖方负责租船订舱,安排货物的运输事宜,将货物按时运至指定目的港。
这要求卖方熟悉航运市场,选择合适的船舶和运输路线,确保货物能够安全、及时抵达目的地。
例如卖方要根据货物的数量、性质和交货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船型和船公司进行运输。
通关手续:卖方负责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提交相关文件和缴纳出口关税等费用;买方则负责办理货物进口清关手续,承担进口关税及其他进口环节费用。
双方各自承担相应通关手续的责任和费用,保证货物顺利进出口。
CPFR实施步骤 CPFR 即协同规划、预测与补货(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是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实施步骤如下: 计划阶段 建立合作关系: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如制造商和零售商,首先要达成合作意向,明确共同目标,如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库存成本等。
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合作的范围、权利义务、信息共享机制等内容,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制定联合业务计划:共同制定涵盖产品组合、促销活动、库存策略等方面的业务计划。
例如,针对即将到来的节假日,双方共同策划促销方案,确定参与促销的产品种类、价格优惠幅度以及促销时间安排等。
预测阶段 销售预测:零售商基于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季节因素等,对特定产品在特定时间段内的销售量进行预测。
同时,制造商也独立进行销售预测。
例如,零售商根据以往几年夏季空调销售情况,结合当年气温预测和市场推广计划,预测下个月某品牌空调的销量。
数据共享与整合:双方将各自的预测数据进行共享,并整合在一起。
通过对比和分析差异,共同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如市场信息掌握程度不同、预测方法差异等。
协同预测:基于共享的数据和讨论结果,双方共同调整和完善销售预测,形成一致的预测结果。
这个预测结果将作为后续生产、补货等决策的重要依据。
补货阶段 订单生成:根据协同预测的结果,结合当前库存水平,零售商计算出需要补货的产品数量和时间,并生成补货订单发送给制造商。
例如,经过预测下个月某款服装的销量为 1000 件,而当前库存仅有 300 件,零售商就会向制造商发出 700 件的补货订单。
生产与配送:制造商收到订单后,根据自身生产能力和原材料供应情况,安排生产计划,并按时将货物配送给零售商。
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商要确保产品质量和交货期,及时反馈生产进度给零售商。
绩效评估:在完成一轮补货后,双方对整个 CPFR 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预测准确率、库存周转率、订单满足率等。
通过分析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对后续的 CPFR 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不断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和效益 。
- 上一篇:什么是要素饮食,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什么是第二职业,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