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五部大论”是指哪五部?
藏传佛教 “五部大论” 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僧人学习显宗的主要教科书,具体如下: 《释量论》:古印度法称论师所著,是因明学(佛教逻辑学)的重要论著。
此论旨在阐述如何通过正确的认知方法来获得对事物真实本质的理解,详细探讨了现量(感知认识)、比量(推理认识)等内容,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方式,帮助修行者提高思辨能力,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佛法教义,辨析是非对错,为深入修行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俱舍论》:由世亲菩萨所造。
该论系统地介绍了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宇宙观、人生观等内容,对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法相概念进行了细致分析,阐释了业报轮回、因果关系等原理,有助于修行者了解佛教对世界和生命的基本认知架构,明晰解脱的道路和方法。
《戒律本论》:通常指功德光尊者所著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等相关律典。
主要讲解佛教的戒律体系,涵盖比丘戒、比丘尼戒等众多戒律条目,详细说明了出家修行者在日常生活、行为举止、思想观念等方面应遵循的规范和准则,是修行者持戒修行、保持身心清净、避免犯戒过失的重要依据。
《中观论》:以龙树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为主。
这部论著着重阐述中观学派的核心思想,即一切事物皆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本质),也就是“空性”的观点。
通过对各种现象和概念的分析,破除人们对事物实有的执着和错误认知,引导修行者以中道的智慧看待世间万物,不偏于有或无的极端见解,从而证悟诸法实相。
《现观庄严论》:弥勒菩萨所著。
主要围绕《般若经》的义理展开,全面论述了菩萨修行成佛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境界以及所应具备的智慧和功德,包括三智(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四加行等内容,为修行者提供了一条从凡夫到成佛的清晰修行路径和方法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实现智慧的增长和境界的提升 。
- 上一篇:宵小之徒什么意思?宵小之徒怎么读?
- 下一篇:风霜雨雪:雾里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