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化学渗透假说,名词解释定义是?
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c hypothesis) 是1961年由英国生物化学家彼得·米切尔(Peter Mitchell)提出的,用于解释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过程中ATP生成机制的一种假说,具体内容如下: 原理阐述:该假说认为,在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过程中,会将质子(H⁺)从线粒体或叶绿体的内膜内侧泵到外侧,从而形成跨膜的质子电化学梯度(质子浓度梯度和电位差)。
这种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了能量,当质子顺浓度梯度通过ATP合酶(一种特殊的膜蛋白复合体)回流到内膜内侧时,ATP合酶利用质子电化学梯度所释放的能量催化ADP与Pi合成ATP 。
意义:化学渗透假说阐明了生物氧化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合理地解释了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ATP生成的机制,是现代生物能量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为理解生命活动中能量代谢的本质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框架,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