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应激源,名词解释定义是?
应激源(stressor)又称压力源、紧张性刺激,是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
这些因素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生物性应激源:这是一类直接作用于躯体,影响人的生理状态和功能的刺激物。
例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发的感染,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进而引起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等,会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使人处于高度紧张和恐惧的应激状态。
心理性应激源:来自个体内部的心理冲突、挫折感以及不良的认知模式等。
比如,个人在工作或学习中面临的巨大压力,担心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像与同事、家人、朋友之间的争吵、误解等,都会给心理带来负担,引发应激反应;还有个人对自身过高的期望与现实能力之间的差距,容易产生挫败感,成为心理应激的来源。
社会性应激源: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包括重大的社会事件和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重大社会事件如战争、社会动荡、经济危机等,会对整个社会群体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人们面临生存、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如搬家、失业、离婚、亲人离世等,虽然看似单个事件影响较小,但长期积累或突然遭遇,也可能超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发应激反应。
文化性应激源:当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改变,或者不同文化之间产生冲突时,就会出现这类应激源。
例如,一个人从熟悉的本土文化环境迁移到陌生的异国文化环境中,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同、价值观差异等问题,都可能使其感到困惑、焦虑和不适应,从而产生应激反应 。
- 上一篇:中国经济主要开放的内容有哪些?
- 下一篇:铭感五内什么意思?铭感五内怎么读?